第241章 考证
从下面角度出发也更有利一些。
只是,这一切都要杨冲锋肯去做工作为前提,无论任何,都要争取争取。还是面对面谈一谈为好。吴德慵下来决心,脸上的神情就舒缓了些,可怎么样见面?要让两人以平和的心态来谈,不仅方式要考虑,见面的场合更要选择。
等李永辉走后,杨冲锋记起杨志远副县长手里也得到一份同样的项目报告书,心头一转,给杨志远打电话去,约他一起吃饭。虽说到县里时间不短,两人还没有单独吃过饭。杨冲锋去柳河县之前,两人也认识,只是工作上很少有往来。
杨志远没有料到杨冲锋会主动给他打电话,在县政府里杨冲锋是班长,一切都得听班长的指挥,这是最基本的准则。只是,杨志远已经站到另一阵营,跟着书记那边,在县政府里就像埋下一颗钉子一般。杨志远知道自己的位置尴尬,可选择了后,也不会在意。这时,吴德慵将钢业公司的工作交给他来主抓,那也是给他入常道路上,大力推了一把。自己要是还不知道珍惜,那当真是白混了。县里多少人等着这样的机会?
身在县政府里却站在书记的阵营里,杨志远还是时时带着一份小心的。县长有重新调整工作职责的权力,当然这种权力的实施还是要看大环境的,要看力量的角逐结果。就算县长针对自己,县委和市里也会干预。在县里,书记才是真正的老大,何况像吴德慵这样强势的人,在一般人眼里,都只是那个看到他的最强的那面,而看不到集资案暴发后,他已经黯然不少,那种强势依旧是一种习惯性强自支撑,内中的无奈只有他自己更有体会。
县长找自己是为钢业公司的工作,还是因为自己的站队,县长想做些工作?体制里最忌讳的就是两面讨好,墙头草不是在每一个县都存在的,更不是没有过县都容许墙头草的存在。墙头草能够把被灭了,除了自身能力强悍外,还得有领导认可。杨志远自知不是那种料子,不敢脚踏两只船。
但杨冲锋找他,杨志远也不敢直接把不顾面子地推脱了,最多见面后将情况汇报给书记,哪些该说的和不该说的话,总会想着对自己最有力的方面发展。揣摩着县长会找自己谈什么,杨志远对杨冲锋的工作作风还是了解的,也能够大概想到要说什么。心里有了准备后,就想是不是要先给书记招呼一声?可还是犹豫着,觉得等事后汇报更有利些。
杨志远的人不清楚杨冲锋的背景,在县里知道杨冲锋和黄天骅是直属亲的人不多。要是他得知杨冲锋有掌管帽子的副书记的大靠背,还和郭喜春书记等关系特别融洽,只怕会后悔死。当然,县里对杨冲锋的来头,只是觉得市里可能是有人,而又抓到机会,才能声道这样的位置的。
柳泽县里更多的人都是站在吴德慵那阵营里,杨冲锋本身就是从那个阵营里出去的,要让一些人直接选择离开吴德慵而奔向杨冲锋,这种可能性很小,除非那些对杨冲锋的底薪知道得比较清楚的人,但只要的人却有不敢说出他的情况,就算自己想靠近杨冲锋,都会很小心地,不让人察觉而招人厌恶的那种方式。
要不,就宁可保持一点距离,只要杨冲锋不讨厌自己就成,今后总比其他人更容易得到机会。反而是肖成俊、齐思伟、吴显求等一干人,没有什么顾忌地往来,石稳和文怡芳等那就更不同了,是在工作往来中建立起这样的情感。沈崇军和吴德慵对杨冲锋的来历还是有所了解的,只是没有找到具体的情况而已。
杨志远自以为得计,等下班时,从钢业公司里出来,让司机将车开到金枝弯酒楼。金枝弯酒楼就是之前的金枝弯餐馆升格了,改为酒楼,风格却没有变,也是县里领导们喜欢光顾的地方。秦时明安排包间了两个,一个是领导专用的,他们要喝酒吃饭谈工作,他们这些下属却不能在面前碍眼,影响到领导的工作,只有另开一桌。他们这边人不多,就两司机和秦时明三人,且两司机不能喝酒,秦时明一大县长大秘书陪着两个司机,虽有些郁闷,但他却是低调惯了,之前,这样给县长们开车的司机,也不会将他瞧在眼里。
就算心里有了准备,当秦时明将他让进包间里,说县长还没有到,要请他等一等,杨志远在包间里等着,心里也感觉到压力渐渐加大。要杨冲锋提出些什么来,自己如何应对?一个处理不顺,书记那边也会对自己有戒心的,倒是当真两名都不是人类,就有些后悔事先没有给书记先汇报。可这时已经进了包间,却有不能再提及。
杨冲锋很快就到了,进包间,见杨志远站着来接他,说“杨县长客气了,嫂子不会怪我下班了还要拉着你陪我打发时间吧。”
“县长,哪会啊。我工作上的事,家里绝对支持的。这也是她最让我感到骄傲的地方,多谢县长关心。”
“坐吧。”见杨志远有些紧张,杨冲锋心里自然明白他对自己的防范。吴德慵将杨志远方到这样的位置上,对杨冲锋说来还是有些打破他的工作思路,原本杨冲锋计划着要是钢业公司扩张,总体工作由沈崇军来负责,石稳等人配合,这样就能够更好地整顿钢业公司的管理。等他到北方区找碰柑销路时,吴德慵却突然将钢业公司扩张的工作正式启动了,并交给杨志远来抓,当然,他的背后就是吴德慵来控制。书记对经济的敏感和决策都有很强大判断力,但目前钢业公司里的弊端不小,他却没有看到这一点。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何况,钢业公司积弊不小,再不下决心整顿,有可能重演柳芸烟厂那种结局。这样的事,就算说给吴德慵听,他也不一定会相信。杨冲锋知道他对什么事的考虑虽然精细,却也因为固执,又对自己那种魄力的自傲,有时那一念产生后,就会致力去实现,会想尽办法去促成达到目的。
杨志远分管抓工业经济,在杨冲锋看来他工作能力还是不够,主要是因为将精力更多地放在怎么样抓权或为官上面,没有专研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也没有致力于自身经济素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