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卿之和诗,甚合朕意(求收藏,求推荐)

  第117章

  夕阳的低沉,江面升起了淡淡的薄雾,如烟如纱,缭绕山峦江面。

  站在这平台之上的杨谦,颇有一种遗世独立的怅然之感。

  山间的林木黄绿相间,尽染秋意,而随着夕阳的余晖,让远近的山峦,都如同抹上了淡淡的金粉。

  李秀宁灵动深邃的杏眼微眯,长长的浓睫交错间。

  那个一身金辉、临台而立,几欲乘风归去的俊逸少年开口诵道。

  “江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伴着那呜咽的萧声,幽然空灵的筝音,抑扬顿挫,情绪满溢的诗句,缭绕于诸人的心中。

  一张张老谋深算的脸庞上,都露出了古怪的神色。

  唯有大隋天子杨广,目现异采,打量着此刻正转过了身来,含笑向着自己一礼的杨谦。

  虞世基有些发愣地打量着杨谦,缓缓地摇了摇头,这才一脸感慨地叹息道。

  “此诗一出,与陛下大作遥相呼应,真可谓是天衣无缝,精彩绝伦……”

  宇文述呵呵一笑,漫不经心地道。

  “言过其实了吧?又是树树,山山的,比不得陛下的寒鸦、流水、斜阳、销魂。”

  含笑不语的杨谦向着这位别有心思的宇文述一礼。

  “国公言之有理,陛下的才情眼界,岂是谦这等懵懂少年可与之相提并论?”

  杨广负走缓步走动起来。“你这‘欲何依’似乎别有深意……”

  “陛下圣明,臣得见陛下佳作,以‘黯销魂’,

  引申了南朝江淹的《别赋》中的名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臣厚颜,欲和陛下佳作,故尔,以“欲何依”,

  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

  随着杨谦面对天子杨广的询问,条理分明地侃侃而言,一干博学多才的臣工们都面面相窥。

  哪怕是再看不习惯这位少年人狂拍天子马屁,也不得不承认这位杨郎君才华过人。

  天子的佳作,描绘的正是山野景色,在闲逸的情调之中,却带着几分的萧瑟落寞。

  而杨谦的作品,同样也是在描绘山野景色,亦是在闲逸的情调之中,带上了几分的彷徨与苦闷。

  偏生这两首相似的佳作之中,天子描绘鸦雀,小河村庄,阳光,最后一句感慨情绪。

  而杨谦的作品,则更像是拾遗补漏,衬托得杨广佳作的意境更加的高远。

  却又将杨广未述的境致描述出来,并且,也同样引用了先人的著名作品短歌行中的诗句来表达情绪。

  在场的一干臣工,怕也唯有虞世基第一时间查觉到了杨谦的用心。

  能够用这样的佳作来烘托得天子佳作更加的富有欣赏与文学价值。

  便是虞世基,也不得不承认,杨谦小小年纪,如果是有心如此为之。

  那他才情智慧之高,实在是非人焉……

  杨广回味无穷地品味多时,向着杨谦和颜悦色地问道。

  “小杨卿,你这首诗作可有名字?”

  杨谦脸有点红,但是,为了完成任务,廉耻算什么?节操为何物?

  “其实臣心中有一丝想法,可是又有些踌躇。

  毕竟臣之作,乃是效法陛下,更恐自己诗名冒犯了陛下……”

  “有意思……”杨广抚着浓须,打量着杨谦,招来一名宦官。

  “给小杨卿笔墨,让他将诗作之名写下来。”

  而杨广回到了御案前,凝神静思半晌,在萧皇后的瞩目之下,落笔于那雪白的宣纸之上。

  杨谦坐在了宦官给自己备下的案前,提起了笔,由着宦官给自己研墨,凝神静气之后,这才蘸墨落笔。

  站在一旁的李渊好奇地伸长了脖子,就看到了杨谦那颇有功底的行书写就两个字:野望。

  此刻,天子刚好拿起了写下了诗名的宣纸,交给了身边的宦官,正缓步朝着这边行来。

  结果就是,无数大臣们都是一脸震惊到难以自己的表情。

  “《野望》,居然也是《野望》……”

  哪怕是虞世基,在看到了杨谦的诗名之后,也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

  “陛下……”杨谦刚刚搁笔,看到了来到案前站定的杨广,赶紧俯首。

  “想不到,朕居然与小杨卿心有灵犀。”

  杨广拿起了这张宣纸,打量着上面的野望二字,啧啧称奇不已。

  杨谦的脸直接就黑了。大佬表误会,我特么不搞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