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节

的发展问题。

  五个小的整日玩在一起,哪怕在船上,也充满了欢声笑语。

  原本喜欢安静坐在一旁看书的黛玉与猫寿也被带得活泼许多,连身体都被养得好了不少。

  之后便是黛玉生日。

  贾敏一大早便亲自下厨,为黛玉做了一碗长寿面。

  长寿面的面条就一根,还特别长。贾敏厨艺又不过关,面条粗细不均,最细的地方也有小拇指一半大,黛玉小口小口地嚼着,吃到一半便觉得腮帮子疼,然后一脸哀怨地看着贾敏。

  林柳见了乐得不行,然后毫不意外地得到了黛玉一个怒嗔。

  贾敏以前给林柳等人做长寿面,也时常遇上这种眼神儿,都已经习惯了,只觉得黛玉这般表情好笑,半点儿不觉得伤自尊,还跟着林柳等人一起笑。

  但在船上给黛玉过生日,到底不如在家里自在,玩乐的花样也多。贾敏许是觉得委屈了黛玉,特意将自己喜欢的头面都送了两个给她。

  黛玉却不觉得喜欢,这些首饰到手后,次日便让人还给了贾敏,只道自己不喜欢,如今年纪也用不上,还不如让母亲自己戴着玩儿。

  贾敏再问,她便向贾敏讨了些她与林如海以前写诗的手稿。

  贾敏又是喜欢又是好笑,到底没有在说什么,只让星花等人将她以前的手稿全都取来交给了黛玉。

  黛玉生日过后约摸一个半月,林家的大船便到了京城码头。

  因为提前写信告知了老太太回京的大致时间,荣国府的人早就让人在码头处等着了。

  除了荣国府的人,还有林家留守在京城的下人。

  林如海与甄士隐率先下船,然后便抬手招来林家下人,让他们帮忙拆卸、运送行礼,而贾家下人也在旁边帮忙搭把手。

  等到所有行礼都拆卸完毕后,贾敏才带着女眷与孩子们一起下船。

  贾府领头的人是老太太身边的赖嬷嬷,她一见到贾敏,便放下手中活计,忙不迭地走到贾敏面前:“姑太太一路可顺畅?可曾遇到什么危险?在船上这段时间过得如何?”

  贾敏也都开口答了,知道对方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她也没卖关子,直接开口答道:“穿上这些行礼送回家里后还需要规整一番,约摸五日后,我便带着几个孩子亲自上门给母亲请安,还请嬷嬷转告母亲。”

  赖嬷嬷点头应下,又转身接着忙活去了。

  贾敏赶紧将人叫住:“母亲只怕在家里等急了,嬷嬷还是赶紧带着人回去将我已经到了京城的消息告诉母亲吧。这里的行李也不多,林家的下人也够用了。”

  说着,贾敏转头从星花手上接过一个红包,直接塞给了赖嬷嬷。

  赖嬷嬷接过红包的时候掂了掂,顿时喜笑颜开:“是老奴糊涂了,竟忘了老太太才是最重要的。姑太太不要急,老奴这就带着人回荣国府报信儿。”

  贾敏笑着点点头,亲眼见着她带着人离开,才转身看向林如海:“赖嬷嬷已经走了,我们也该乘车回家了吧?”

  在金陵待了三年,初回京城,一时间还真难适应京城的天气。

  三月新春,金陵一带天气都变暖了,京城却还挂了些许冰棱儿,害得贾敏等人又将本已经放好的大氅披风都拿出来装扮上了,半点儿不敢松懈。

  贾敏等人先走,下人则在码头看着行李,等人过来运送。

  等贾敏一行人离开码头,其他人也不关注林家大船之后,穿上突然下来了两位衣着打扮都十分寻常,甚至与码头上的其他人都没什么两样的少年。

  这二人,便是林柳与季崧了。

  十二岁的季崧已经开始发育,这段日子身高长得极快,胡须也开始往外冒,喉间也出现了一个小小的突起。

  最关键的是,季崧已经开始变声了——

  原本雌雄莫辨的清澈童音,渐渐变得雄浑低沉,有了几分少年的粗糙。

  这样的季崧,若是再扮女装,被拆穿的风险就太大了。

  何况他们之前就说好,季崧只会留在林家三年,也只会男扮女装三年。

  如今的季崧与三年前已经有了相当大的改变,若非对他极为熟悉的亲人,只怕面对面站着,也不一定能认出他就是当年那个神采飞扬的小胖墩,前平南伯世子季崧。

  林柳有些不舍:“你这次离开林家,准备到什么地方落脚呢?要我说,你在什么地方停留都一样,还不如换个身份继续留在林家呢。正好龟龄也到了找书童的年纪,你的年纪正好,以书童的身份留在林家也没人会怀疑。”

  季崧却笑着摇了摇头,本来灿若暖阳的笑容,也变得清凌凌地,带着些许凉意,再无法让人感受到其中的热量。

  他认真地看着林柳:“是你教会了我,在选择去做危险之事时,一定要隐藏好身份,自己出事儿不要紧,一定不要牵连了家人。我如今虽然已没了家人,外祖父一家也不定包藏祸心,但林家对我如何,我也都记在心里,我自然不愿因为自己而牵连了林家。”

  林家对季崧来说,无异于最后一个避风港。

  他并不想让林家由于自己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