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客店风波。
,发生了一次山崩,山崩之后,出土了一块石碑。”
“哦?石碑上写的什么?”
“哈哈,兄弟切莫着急,听我慢慢说来”阿六倒了杯酒,边喝边说:“这石碑乃是用隶书撰写,似乎不是本朝之物,经过匠人鉴定,是西汉末年时期的手笔。”
“这石碑上记载了《飞将兵鉴》的一些细节,兄弟此后见到此物自然知悉,如果石碑不假的话,这书里的确有绝世武学。不过眼下,却有一件要紧的事情,要先告诉兄弟”
阿六说着,便在怀中掏出一个信封,从中拿出了一张信笺,递给了霍青玉。“这段文字,乃是从碑文的背面誊下,兄弟且看上一看。”
霍青玉结果信笺看了看,上面写着一首绝句。
“九十九载庙堂事,独木难做顶缸石。
但捡功名三两处,却做金戈塞外音。“
这诗似乎是在讲述一个将领对于朝堂之事的感叹,并没有什么怪异之处。不过阿六既然把这段文字看的这么重要,那自然是有他的用意的。于是又接着把诗反复读上了几遍。
边读边自言自语道:“九十九载庙堂事,九十九就是一百减一,那就是个白字。”
“嗯…独木难做顶缸石,独字和缸字结合起来,是个虹字。但捡功名三两处,却做金戈塞外音。恩!捡字和金戈加一起,就是个剑字,谜底是白虹剑!”
这白虹剑三个字一说出来。所有人脸上都露出了惊讶之色。霍青玉惊讶,是因为他今天遇到的事,都与这白虹剑有关联。而阿六和铁凤凰的惊讶,则是因为霍青玉只在杯盏之间就看破了谜题。
“了不起,”阿六抚掌大笑“兄弟,真有你的。饶是兄长自负见多识广,智计过人。可这谜题我与铁大人也是参详了整整两天。”此时,就连铁凤凰也是对这个年轻人投来了赞许的目光。
霍青玉呵呵一笑“兄弟也是福至心灵,今天不止一次听说这白虹剑。此时自然容易先入为主了。”阿六见霍青玉的谦虚之词,满意地对铁凤凰说:“铁大人,我没说错吧。我这兄弟,真是一个人才。”
铁凤凰虽然看上去还是那样冷冷的,但心中也确实对这个风尘浪子的敌意少了很多。
“我和铁大人此来,就是为了寻找白虹剑的。可惜啊,本以为去白云剑派是信手之事。谁知道竟然突生变数,我们到白云剑派的时候,已经是白仓山被杀后几天的事了,这几个月我们一路追踪,风餐露宿。现在至少有点眉目了吧。”
“不过,不过我们并没发现白虹剑的踪迹。”霍青玉说:“石惊三并没有把随时可能暴露他身份的东西带在身上。”
“恩,这也是这事麻烦所在。”阿六的语气中不免有些失望。
这时,霍青玉突然想起汤娟的一番话,心念一闪到:“大哥,我想也不是完全没有线索。”
“喔?”
“在汤娟临死之前,我得到了一条信息。石惊三是这两天才到江南的,而且去过德月斋,我想我们可以去看看。白虹剑乃名贵之物,如果石惊三没有把他转手卖给别人的话,那应该是把这东西藏起来了。听说德月斋表面上是一个糕点坊,其实私下却是做很多销赃的买卖。说不定我们现在去,还来得及。”
当说完这席话的时候,铁凤凰已经在招呼蒲心兰和一众手下了。霍青玉来到隔壁房间,见郭秀正在无聊地看着烛火,便问道:“郭姑娘,我们发现了白虹剑的线索,要不要一起去。”
事关师门的事,郭秀自然是立即答应。经过刚才的谈话,铁凤凰已经开始不再排斥这个年轻人了,见他叫上了郭秀,也没有说什么。况且还需要郭秀来鉴定白虹剑的真伪。
江南的夜,总是那么宁静,路上的行人早已归家,商铺也都打了烊。众人来到德月斋的时候,已经是大门紧闭了。但这紧闭的大门,对于飞扬跋扈惯了的公人来说,完全不是事儿。
梆梆梆,几个公人毫不客气地砸开了门。一个伙计骂骂咧咧地开了门,却吃了一记重重的耳光。
“大理寺办案,把你们掌柜叫出来。”
自古商人不敢与官斗,只需要一块大理寺的腰牌,就可以让这些眼睛张在脑门的商贾低声下气。
“不知大门人深夜驾临小号,有何吩咐?”掌柜的是一个四十多岁的汉子,生得尖嘴猴腮,一看就知道是江南商人。
“你可曾见过这个人”一个公人掏出了一张画像,这是下午他在凶案现场照着石惊三的样子画下来的。
“没,没见过。”掌柜马上摇了摇头,拒绝到。
“真没有吗?”铁凤凰又问道,语气虽然坚硬,却是不慌不忙,显得胸有成竹。
“确实没有,小店最近生意一般,来的人小的都记得样子。”
“哦?那我们就说道说道吧”铁凤凰缓缓说道:“三年前,德月斋从东南运入了一批私盐,后来事情败露,然后你就给张阁老的儿子孝敬了两千两银子,这事后来不了了之。”
铁凤凰一口气说了五六件事,都是德月斋见不得人的勾当。这一下,连霍青玉都开始佩服起这个大理寺卿了,来德月斋本来是计划外的事。但铁凤凰却对这样一个小店的内幕知道得一清二楚。
掌柜的脸色慢慢变了,刚才的圆滑的表情不见了,取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