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9章 奋斗18年
1月3日一大早赴宴的客人就到了。
第一个登门的是祝植淳孟茵云夫妇。
像今晚这种家宴,祝孟两人边学道必请。原因很简单,他们是朋友——相识早、年龄接近、脾气相投、有共同话题且层次相当的朋友。
来之前的通话中,祝植淳问边学道:“要不要我带点好烟好酒?”
边学道没客气,说:“一般好的不用,极品好的可以。”
祝植淳笑着说:“我就知道你家饭不是白蹭的。”
边学道哈哈一笑:“你想吃什么,我让厨房给你做小灶。”
想了一下,祝植淳说:“如果我说我想吃东北乱炖,你会不会打我?”
边学道客客气气地说:“没问题,到时我们吃法餐,给你安排一个单间,你一个人吃你的小灶。”
两人斗了几句嘴,挂断了电话。
说起来,这个算是祝植淳和边学道之间的小默契。
边学道第一次在花40多亿买下的宅子里宴请朋友,宅子如此豪阔,细节当然不能拖后腿。
可是边学道发家时日毕竟太短,底蕴不深。
这个底蕴,包括太太出席场合时佩戴的名贵珠宝首饰,包括家里的字画真迹、珍品古董,还包括特定年份的名酒名烟。
就说这名烟名酒,特供茅台特供熊猫当然也算有逼格,但第一它们还在量产中,对富裕阶层来说不难弄到,稀有度不高;第二特供物品给人带来的“身份满足感”仅限于国人,当宴会上外国人达到一定比例时,特供物品的逼格就会直线下降。
事实上,想让外国人跟中国人一样在“特需专供”四个字上找到满足感是比较难的,因为这四个字不太好解释。
解释浅了吧,没法让外国友人感觉到这些东西很牛逼,没法让他们体会东道主请客的诚意。
解释深了吧,难道直接说“这是为足特殊人群对社会稀缺资源优先占有权而专门生产的不进入市场流通的稀缺物品”?
而红酒雪茄则不同。
这两样东西的“高逼格”是中西共通的,不存在认知差异和理解鸿沟,尤其是特别年份的红酒和雪茄,拿出来分享的话,宴请诚意直接刷到max。
问题是,这两样东西边学道手头都比较缺。
他手里有一座:“好啊,我也正想出去走走。”
孟茵云听了,热情地拉着徐尚秀站起身,跟边学道和祝植淳说:“我俩出去逛园子,一会儿回来吃甜点。”
两人走到门口时,徐尚秀招呼正在指挥花匠干活的曲婉说:“婉姐,别忙了,过来歇一歇。”
好吧,聪明人都懂得借力。
徐尚秀和孟茵云离开后,边学道看着祝植淳苦笑道:“你这礼物送的有点重啊!刚才尚秀和茵云在,我得端着,现在你给我交个底,这些东西多少钱来的?”
舒服地靠在沙发背上,祝植淳摸着扶手说:“好些都是我爷爷在世时淘到的,你也知道,他的眼光一直很好,除了两瓶piper-heidsieck是市价购买的,另外几瓶都比现在的价格便宜。”
呃……
祝植淳这个说法,边学道是相信的。
祝海山是谁?
几十年的先知期,若还不能低买高卖,才是见了鬼。
就在这时,祝植淳换了一个坐姿,端起咖啡杯,随口说道:“我记得两年前你说过网上有篇文章叫《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前阵子我看到那篇文章了,今天忽然想起来,觉得挺感慨的。”
边学道问:“感慨什么?”
祝植淳说:“他若是以你为参照,大概生不出这种骚,因为就算他奋斗28年,估计也没机会坐在这里喝你的咖啡。”
边学道笑着说:“你这话我听着怎么觉得有点别扭呢!”
祝植淳放下咖啡杯,说:“你的话也够玄的。我在网上搜了快一年才搜到这篇文章。我说,那篇文章不会是你写的吧?”
边学道:“……”
我擦!
果然言多必失啊!!!
……
……
(不是不想更,实在是填坑不易。330多万字的小说,其中伏笔n多,挖坑无数,即便我是作者,也真是记不住,所以只能大量回头重看,重新捋顺。每次重看,不禁都想仰天长叹:挖坑容易填坑难,自己约的……不是,自己挖的坑含泪也要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