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云在青天水在瓶

  祝植淳带边学道来的是一座黄庙。

  前世边学道算半个居士,对佛教有一定的了解,大致走了走,发现寺里的韦陀手心是向下的,知道这是一座子孙庙。

  不过对穿着青衣的马成德把他们带到一座黄庙,边学道还是挺意外的。

  祝植淳跟马成德走了,留下边学道和一个奇怪的家庭组合。

  边学道一向是见庙烧香、遇佛磕头,这次也不例外。

  见边学道的样子,两个女人神情不一,不过很快,收起了游玩的心思,站在大殿门前合十行礼。在国外成长的小男孩见了边学道的样子,看上去很好奇,自己走过来,跪在边学道身旁的佛垫上,有样学样地对着佛像磕了一个头。

  边学道见了,有心教男孩正确的磕头姿势,再一想还是算了,孩子的心是最纯净的,磕了这个头,即代表有缘,执著于形式,就着相了。

  几个人午饭吃的很简单,馒头配菜汤,吃得小男孩直闹。

  自从进了寺里,祝听岚收敛了许多,帽子摘了,墨镜摘了,也不提抽烟了,孩子闹也不像前一天总不耐烦地瞪眼睛了,转而搂在怀里小声安慰,说等出去了妈妈给你买很多好吃的……

  不知道为什么,听祝听岚自称妈妈,边学道就一阵恶寒,紧接着,对自己来时路上想的东西也感到恶心,说到底,他对一些东西的接受程度还是偏低的。

  见大家吃得差不多了,祝植淳说:“寺里不便留宿,外头那个小楼是招待外客用的,今晚咱们住在那儿。”

  边学道喝了口水,问祝植淳:“下午什么安排?”

  祝植淳说:“等通知。”

  边学道问:“通知?什么通知?等谁通知?”

  祝听岚忽然说:“我爷爷。”

  “啊?”边学道一头雾水:“你爷爷?”接着他扭头看向祝植淳:“你爷爷?”

  祝植淳说:“我爷爷就住在这座寺里。”

  边学道问:“他是出家人?”

  下午无事,祝植淳带妹妹一家人去了菩萨了一声:“大师好。”

  马成德温和一笑:“边施主客气了。”

  边学道问:“您找我?”

  马成德说:“一空受月莲师兄所托,来给边施主送一样东西。”说着,在边学道好奇的目光下,马成德从兜里掏出一张折叠成四方形的纸。

  把纸交到边学道手里,马成德合什一礼,转身走了。

  看着马成德走到楼梯口下楼,边学道回屋,关上门,在桌子上把纸摊开……

  纸是宣纸,看上去有年头的,纸的颜色发黄,边角折叠磨损的毛边。

  纸上的字……毛笔写的,看上去却不怎么样,感觉应该是初练毛笔不久的人写的。

  纸上写的东西,边学道读了四五遍,字面意思是读懂了,可是那个什么月莲为什么把这玩意送他,却是一点都不懂,因为纸上写的是:有钱道真语,无钱语不真,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劝有钱人。

  落款是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二十五,咦……祝海山

  难道祝海山就是祝植淳爷爷?

  那他岂不是很牛逼?

  可是这纸上写的——有钱道真语,无钱语不真,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劝有钱人……

  啥意思啊?再看看那落款日期,边学道更是无语,一九七八年,他还没出生呢

  翌日,祝听岚一家子先行离开了。

  当然,她们没来跟边学道道别,是边学道出去溜达回来路上偶然遇上的。他本想上去拉着祝植淳问问他俩什么时候走,结果祝植淳看见他,本来是送行的,却滋溜一下上了车,放下车窗跟边学道说:“我去送送他们,下午回来。

  结果一直到天黑,祝植淳也没回来。

  祝植淳没回来,马成德却又来了,这次又给边学道送来一张纸,边学道扬着手里的纸,问马成德:“大师,这是什么意思?”

  马成德退后半步,合什一礼,说:“一空没看,也不知。”

  看马成德的样子,就知道这是个坚贞不屈的,问也问不出什么,边学道悻悻地回屋,铺开纸,一看……这张纸上的字体很特别,不漂亮,但别有风骨,横折拐角处,圆润却又不失锋芒。

  “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话,云在青天水在瓶。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有时直上孤峰:“你得学着厚道一点。”

  第三天,马成德又送来一张纸,这次边学道什么也不问,接过纸,当场就打开看了:青灯一点映窗纱,好读楞严莫忆家。能了诸缘如幻梦,世间唯有妙莲花。

  落款二零零一年七月十五,月莲书。

  第四天,纸上写的是:众星罗列夜明深,岩点孤灯月未沉。圆满光华不磨莹,挂在青天是我心。

  落款是二零零六年闰七月初一,月莲书。

  闰七月初一?

 &emsp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