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大结局

  阿拉伯帝国,号称一百五十万大军。

  这当然只是一个数字。

  根据前线给出的情报,阿拉伯帝国军队不仅装备落后,而且缺乏训练,纪律松弛,更无实战经验,是一支名副其实的弱旅。

  欧阳朔下令,直接裁汰五十万人,安排退役,用以补充阿拉伯地区的劳动力缺口。再转隶五十万人,进入铁道兵体系,助力帝国铁路建设。

  最善战的五十万人,这才被临时整编为西亚第一集团军以及第二集团军。

  整个过程,预计要持续一到两个月时间。

  于此同时,在西亚军进驻阿拉伯帝国地区之后,南亚第一集团军以及第二集团军,将陆续从阿拉伯帝国境内撤离。

  新的驻防地点,选在了凯撒王朝边境。

  算下来,大夏在西亚的驻军,除了西亚战区的三个正规集团军,还有四个临时集团军,总兵力达到一百七十五万人。

  这是一股相当惊人的军事力量。

  如果大夏真要不惜代价攻打凯撒王朝,那么对方是一定扛不住的。

  欧洲局势,似乎变得微妙起来。

  …………

  阿拉伯帝国投降大夏,引发全球局势的剧烈震荡。

  全球范围内,一场规模空前的大洗牌,突兀上演。

  五月十六日,也就是阿拉伯帝国投降的次日,日耳曼王朝跟罗曼诺夫王朝之间的战争,立即停火。

  双方均表态,将以谈判的形式,和平解决边境争端。

  显而易见,欧洲大佬们已经意识到,相比内部的争夺,在他们外围,大夏已然是一头庞然巨兽,对欧洲大陆虎视眈眈。

  此时此刻,他们如果还掀起内斗,那怕是要让大夏笑掉大牙。

  停火,只是欧洲诸王朝内部整合的开始。

  尤其是白银之手的一号,也就是杰克爷爷发起的联合会议,更是给诸王朝敲响了警钟。

  利益各方,开始互相试探,妥协。

  奇怪的是,不知是何缘故,联合会议并未达成什么实质性的合作框架,参会双方只是表示关切,并未像一号提议的那般,以道森皇朝为核心,共同组建一个全球帝国,以此对抗大夏的继续扩张。

  凯撒等国王可不是傻瓜。

  耗时两年的欧洲大混战,白银之手阵营从一开始的大占上风,到眼下的一败涂地,固然有大夏插手的缘故,道森皇朝的不作为,也是无法忽视的一点。

  作为白银之手的上话的。

  顾念旧情的陈老,抹不开面子,再次充当了一回说客,终于说动大夏摄政王,勉强同意开始双方的谈判。

  即便如此,大夏一方也是咄咄逼人。

  大夏鸿胪寺卿张仪,代表朝廷,对欧罗巴帝国的使节团提出罢战的两个条件——割让西伯利亚地区以及西非地区。

  凯撒闻言,眉头紧锁,大夏还真是狮子大开口。

  单以领土面积论,大夏要求割让的两大地区,占据欧罗巴帝国一半以上的领土。仅西伯利亚地区,面积就比整个欧洲大陆还大。

  当然,西伯利亚地区地广人稀,战略价值远大于实际价值。

  不容忽视的一点是,西伯利亚地区的油气资源,是支撑欧罗巴帝国工业化的核心引擎,也是欧罗巴帝国最难以割舍的一点。

  至于西非地区,则是欧罗巴帝国在非洲的一个重要支撑节点。

  一旦割让西非,欧罗巴帝国在非洲的影响力势必要骤降,形成大夏一家独大的格局,未来怕是连南非地区也要保不住。

  也就是说,无论哪一个地区,对欧罗巴帝国而言,都没有割让的理由。

  做不了主的凯撒,只能请示帝国。

  接下来的一周,双方代表团开始展开艰苦卓绝的谈判,另一边,大夏军却没有停下进攻的脚步,在战场上咄咄逼人。

  在北亚,凤翔军一路向乌拉尔山脉挺进。

  乌拉尔山脉是亚欧两洲的分界线,介于东欧平原和西伯利亚平原之间。凤翔军挺进乌拉尔山脉,切割西伯利亚地区的意图,已经非常明显。

  相反,因着此前的欧洲大战,在罗曼诺夫王朝时期,为了攻打日耳曼王朝,罗曼诺夫大军集中在东欧平原,在西伯利亚的驻军,近乎为零。

  零星的驻军,还是在地图归零之后。

  在此之前,十倍面积的西伯利亚,别说驻军了,通讯都是一个大问题。

  这就给了大夏军以机会。

  大夏军的进取,让欧罗巴帝国陷入更大的被动。

  九月十五日,大夏南亚第一集团军以及第二集团军,跟着挺进欧罗巴帝国的原凯撒王朝地区,直接攻击欧罗巴帝国的腹地。

  西亚第一集团军以及第二集团军,也在边境摩拳擦掌。

  看情况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