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两百四十八章 宫变

  丹阳城的沦陷,给了大宋朝廷当头棒喝。

  主降派的声音瞬间压过主战派,看情况,投降已经成了大宋唯一的选择。

  可就在此时,天竺阿育王朝已经接管吐蕃王朝,准备跟大夏交战的消息,悄悄在华夏大地传播开来,让本已绝望的赵匡胤,再次生出一丝希望。

  “再等等,说不定大夏就撤军了。”赵匡胤如是想。

  赵匡胤准备再熬一熬,可大宋其他大臣却不想再熬下去,因为距离夏皇给出的投降期限,仅剩一天时间。

  “七日限降令”就像一把屠刀,悬在赵氏一门头绝代风华的忠心,自有山海卫负责监视。

  在绝代风华上任之前,先一步赶到京师就职的帝尘,已经带着几名护卫,离开京师,周游世界去了。

  欧阳朔能理解帝尘的心情,知道帝尘需要一个调整过程,因此根本就没对帝尘的工作做任何的硬性规定,只拨给他一笔活动资金。

  具体怎么操作,帝尘有很大的弹性。

  欧阳朔也相信他看人的眼光,帝尘既然接下鸿胪寺丞兼朝廷特使一职,就不可能真的尸位素餐,势必会想在这一个岗位上,做出亮眼的成绩来。

  帝尘需要的,只是一点适应调整的时间。

  唯一让欧阳朔意外的,就是在大周归降之后,老将廉颇主动放弃军职,甘愿陪在帝尘身边,当一名再普通不过的护卫队长。

  昔日的君臣之谊,转化成主仆之谊。

  既然这是廉颇的选择,欧阳朔也不强求,顺其自然,想来以帝尘的成就值,具现一个廉颇还是能做到的。

  除廉颇外,原大周王朝的几位旧臣也都有了新岗位。

  谋士范增留在京都养老,不再出仕;被欧阳朔嫌弃的元朝大将张弘范,在大周归降之日,就非常识趣地离开大周,隐姓埋名。

  不是谁,都能适应大夏,开启新生。

  以山海卫的力量,当然能查到张弘范藏身之地,欧阳朔却没这么做,既然张弘范已经非常识趣了,欧阳朔又何妨饶他一命。

  大周旧臣中,真正获得任用的,唯有东瀛将领丰臣秀吉,被欧阳朔顺势安排进河洛军,担任军团长一职。

  至此,大周的最后一点痕迹,也跟着消失殆尽。

  午后的阳光依然毒辣,透过窗外的翠绿树叶,再透过格栅窗户,照在欧阳朔身上,在影壁之上,投下长长的人影。

  案前,欧阳朔正闭目小憩。

  阿育王朝吞并吐蕃王朝,大宋宫变,近日来的几场剧变,让欧阳朔也有些措手不及,一时竟感到有些疲惫。

  正好借着午休的机会,好好在脑海中理一理思路。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