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十章 轰出一个大窟窿

  历史上,杨秀清总览太平天国国事,如果不是后期野心膨胀,妄图取洪秀全而代之,其人生的成就,怕不止于此。

  也正是如此,荒野中的洪秀全,对杨秀清是极为忌惮的。洪秀全从一开始,就将杨秀清放入军中,根本就不让他插手太平天国的国事。

  然而,创立教义,组织教派,玩弄权术,洪秀全自然是个中行家。但是说到治理国政,洪秀全可就是彻头彻尾的门外汉。

  因此,现在太平天国治下的三郡之地,经济状况并不算有多好,全靠洪秀全的个人威望,在维持着统治。

  太平天国治下的百姓,生活极为贫苦。

  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洪秀全虽然不像前世那般穷奢极欲,荒淫无度,适当的享受,还是不可避免的。前世他提出的“均天下”理念,也被彻底地抛弃。

  这一世的洪秀全,是个彻头彻尾的王权至上者。

  ……

  视线回到战场,杨秀清率部,对木兰要塞发起第三次猛攻。

  战场之上,硝烟弥漫。

  “轰隆!”

  在火炮的不断轰击下,木兰要塞的城墙,承受着巨大的考验。

  太平天国南路大军,悍不畏死。将士们每分钟四五发的燧发枪。日本战国时期,织田信长的火枪三段击,可谓名噪一时。

  遗憾的是,明朝军队中从来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火枪部队。

  那些大大小小的火铳也没个统一的制式,给后勤造成极大负担;有的铳,甚至需要两个人架在竹架上操作,极为不便。

  其四,火炮要具备相当的火控能力。

  所谓火控能力,具体就是铳规、铳尺和矩度等仪器的使用以及装弹填药技巧的掌握。没有这个,火器的命中率就是一个笑话。

  一个优秀的炮手在发射火炮之前,必须估计敌人有多远。虽然从望远镜中所见人形的大小可以猜测远近,但如果使用矩度就可以精确测量距离。

  崇祯初年,明军对红夷火炮的彷製已经进入量产的阶段,然而西方利用仪器来提升火炮瞄准精密度的操作方法,却一直是当时许多明军炮手的盲点。

  洪秀全获得《明朝火炮制造技术手册》,自然是没有能力,对明朝的火炮进行改进的。能够按照手册,原样生产出来,已是极为不容易。

  因此,南路军的四门火炮,在准星上,就可见一斑。

  四门火炮,连番轰炸了一上午,也只有区区八枚炮弹,准确地命中城墙的大坑,其他的炮弹,统统都打偏了。

  杨秀清见此,气得脸色铁青,偏偏又发作不得。

  一个上午的时间,南路军又折损六千余人。算一下,南路军前前后后,已经折损三万余人,却毫无进展。

  想到天王洪秀全措辞强硬的回信,杨秀清脸色越发的难看,他传令全军,务必坚守,不轰塌城墙,绝不撤下来休息。

  ……

  木兰要塞的城墙之上,白起的神情,也是前所未有的凝重。

  敌军的火炮,虽然还未凑效,却带给白起太大的震撼。

  作为一名出身战国的将领,白起对火器,实在是陌生的紧。眼见敌军推出来的巨大的铁怪物,竟然能够轰穿数米厚的城墙,白起如何不惊?

  白起随即意识到,随着火炮的现身,未来战场都将出现一次变革。

  作为神将,白起从来都不会满于现状,放弃学习和进步。此战过后,是得好好补习一下火器的知识了。

  如此看来,城墙被轰穿只是迟早之事。

  白起当即下令,调集十辆塞门刀车,在北轰击的城墙附近待命。

  塞门刀车,是在城门被攻破时用于堵塞城门的守城器械。前刀壁上装有二十四把钢刀,使用时将车推至城门缺口处,既可杀伤敌人,又可挡住敌方的矢、石。这样对方很难攀援,形成活动的壁垒。

  因此,塞门刀车就是城破之时,最为有用的救急兵器。

  木兰要塞在设计之初,就对城门就采取了复杂的设计。不仅设计了连续两道瓮城,而且主城门是由巨石封堵,必须通过器械,才能将石门吊起。

  这一套器械,还是在墨家入驻之后,特意改进的。

  因此,对太平天国的南路军而言,要想破开木兰要塞的城门,还不如直接轰击城墙,来得简单干脆一点。

  木兰要塞唯一的缺点,就是没有护城河。

  现在敌军要轰击城墙,白起也只能调集塞门刀车,组织防御。

  除此之外,白起还传来猛将恶来,让他率领第三师团的两个山蛮重装步兵旅,在北轰击的城墙附近待命。

  一旦城墙被轰穿,在北轰击的洞口,必然会发生一场血战。

  能不能挡住敌军的进攻,死死地守住缺口,就是此战的关键。当此之时,白起自然要调集最精锐的部队,去参与防守。

  整个山海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