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1章、大局初定

  春节前夕,还有个不太引人注目的微调:

  执掌京都警备区的齐曙**然调到军部,接替他与白翎搭档的竟然是樊伟!

  作为数年前在刘首长遭遇突发事件时出生入死的头号功臣,齐曙东到军部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接替即将退二线另一位军副。

  樊伟呢,则是多方合力运作的结果,既有樊鼎龙在那次组织援救中的出色表现,也有平衡白杰冲势力的考虑,此外樊红雨被免掉地方重要职务入京相对边缘化也是因素之一。

  更深层次的说法呢,则在京都街头巷尾都有议论:为什么让樊白两家子弟镇守京都重地?还是家里的孩子靠得住啊!

  至于新班子名单,还有进局的二十多人大名单,早在几个月前海外就有不同版本流传,不过不用多看,都是假的!

  若论真实度,还不如跑到京都各个胡同里跟打扑克的、下象棋的、提笼架鸟的、出租车司机多聊聊,从他们嘴里拼凑的东西更贴近事实。

  为何?

  欧美正治观察家总习惯拿西方那一套规则和理论来研判中国,屡屡碰得头破血流。可惜他们却不肯认错,凡不符期望的一概认定为暗箱操作。

  其实绝对意义上的暗箱——谁指定谁那种方式早已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类似欧美纸牌屋方式,即多方势力博弈和协商的过程。

  这种精英主义遴选过程,相当于金字塔式选拔淘汰的决赛圈,或许有更优秀的被排除在外,但相对公平透明的竞争氛围使得位于,这也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愈加得到全民拥护所决定的;地方系相比上界退步明显,毕竟守住阵地;而京都传统家族和保守系再度退守局成员阵地,其中与于家关系密切者有两席,保守系则退二进二,汤瑞宽等全退后又补上两位。

  有人觉得奇怪,在发展经济压倒一切的大势下保守系陈旧过时的理念早该被抛弃,为什么还能牢牢守住基本盘?

  俗话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没有左哪有右?只要保守主义幽灵在中国大地徘徊一天,骆老为首的势力就不会被团灭。

  如外界所预料的,两位中坚新星——沈直华、孟大舟都没能入选。

  孟大舟是在材料审核环节就被淘汰;沈直华情况有点复杂,据说前几关都顺利突围,最后被某位领导一票否决,理由是“与晋西造假集团的关系说不清道不明”。

  而爱妮娅则毫无悬念成功进局,且向前迈出一大步,被列为正务院常务副人选!

  大山深处出来的女学霸;

  跻身华尔街精英里的清华优秀生;

  辣手查大案的省纪委书记;

  打破禁区成功打造环太平洋人民币结算中心的女申长……

  一连串金光闪闪的履历,纵使她是单身,纵使她是局成员里面最年轻的,却为各方所信服。

  官至封疆大吏如何取得同僚们的尊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有没有真正让主持工作省份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并非靠宣传,各项经济数据都是公开的,老百姓生活水平也可以感受得到,这也是傅老、桑老、许岱、谢芷言等能脱颖而出的原因,这些年来沿海发达省份跨越式发展众所周知。

  二是有没有在抵御外侮、突破欧美对中国的歧视封锁等方面取得成绩,外交事务由外事委扎口管理,地方没有太多操作空间和表现的机会,正因为此爱妮娅凭借华尔街人脉和对金融精妙透彻的理解,成功打造能与美元霸权体系抗衡的环太平洋人民币结算中心,实在是居功甚伟!

  甚至有人私下议论,许岱的健康状况始终是隐患,一旦猝然倒下爱妮娅很可能要象上次那样火线救急,全面执掌正务院从而稳稳拿到小换界时一个指标。

  又有人说就算许岱的病情不爆发,一个任期做完也会心力交瘁,到时大概率会主动让出正务院位子转到人大,总之爱妮娅占据了极为有利的战略位置。

  再从年龄结构分析此界局成员,包括沈高、梅首长在内共有十二人要在下次小换界中引退。

  更换半数局成员且正好为十二人,一个令人无限遐想的数字。

  须知去年底第一期党校培训班即申长提拔申委书记那期,大名单也是十二人,按当时的情况实际上局成员名单大抵已经确定——会不会一个萝卜一个坑,下次小换界人选就从大名单里产生呢?

  确实,大名单最终一波三折连同补位的方晟只剩下九人,也没矛盾,不可能把进局名额都给封疆大吏,京都***办局领导们也有机会的。

  这样看来当初京都高层不顾陈首长“不悦”,在大名单确定的情况下态度坚决地剔除陈皎是有更深远的用意,因为天花板规则不可动摇!

  在天花板规则下,冉汉增纵使是傅老侄子都受了很大困扰,在申长位置上超长服役最终主要原因是他能力等各方面还算可以,京都高层态度很勉强地予以提拔但也就止步就此,进局根本没指望。

  事实上近几界***里陈皎是唯一以直系子女身份涉足官场的,其他诸如傅老、桑老、刘首长、骆老等子女都隐姓埋名,不为外界所知;燕老的儿子燕慎虽处教育部高位,但教育系统自身局限性已决定了他不可能继续向前。

  同样是天花板,在局成员层面又有不同:不是避免老子英雄儿好汉,而是只要能力超群久经考验,可以长江后浪推前浪,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