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七章 这么巧,我也是剑客

武夫,拳意不够,身法来凑。”

  胡邯脸色阴晴不定。

  倒不是说这位石毫国武道第一人,才刚刚交手已经心生怯意,自然绝无可能。

  而是年轻人身后的那只手,以及腰间的刀剑,都让他有些心烦。

  这是一种武學宗师在生死线砥砺出来的本能直觉。

  这才是最要命的事情。

  至于什么“底子稀烂,纸糊的金身境”、“拳意不够、身法来凑”这些混账话,胡邯并未心。

  “只要手心相应,能收放自如。练拳也讲究炼心,重要性,不修道之人逊色。拳意之下是拳架,拳架之后才是技击之术。你这样的金身境,给丢到某个地方后,活不过几天的,只会沦为那边武夫的最佳磨刀石。”

  陈平安笑道:“好了,闲聊到此为止。你的深浅,我已经知道了。”

  胡邯也一手负后,一手抬起勾了勾手指头,嬉皮笑脸道:“礼尚往来,这次换你先出手,省得你觉得我欺负晚辈,没有长者气度。”

  其实只要是相互近身厮杀,绰号“打铁匠”的胡邯怎么都是赚的。

  只有爹娘取错的名字,没有江湖给错的绰号。

  听到陈平安那句“手心相应、收放自如”后,马笃宜差点没笑出声。

  一开始她认为这是陈先生随口胡诌的大话空话,只是马笃宜突然收敛神色,看着那个家伙的背影,该不会真是學问与拳意相通、相互印证吧?

  换做别人,马笃宜根本不会有这么个古怪念头,可当这个人是陈平安,马笃宜便觉得世间的万一万一,到了陈平安身,好像可能会是那个一。

  如谁会像他这样枯坐在那间青峡岛山门口的屋子里边?

  还会真的离开书简湖,有了这次的游历?

  陈平安一步踏出。

  依旧轻描淡写,不显半点宗师气象。

  起胡邯每次出手都是拳罡震动、击碎四周雪花,简直是天壤之别。

  胡邯嚼出一些余味来了。

  眼前这个深藏不露的年轻人,肯定是重伤在身,所以每次出手,都像是个……做着小本买卖的账房先生,在算计一星半点的蝇头小利。

  纯粹武夫的豪气,真是屁都没有!

  胡邯杀气盈胸,彻底放开手脚。

  刹那之间,胡邯心弦紧绷,直觉告诉他不该由着那人向自己递出一拳,可是武學常理和江湖经验又告诉胡邯,近身之后,自己只要不再留手,对方早晚只有一个死。

  些许的心神不定。

  一拳已至。

  胡邯挨了一拳后,哈哈大笑,“小娘们的挠痒痒不成……”

  之后胡邯笑不出口了。

  一拳至,拳拳至。

  势如瀑布飞泻三千尺。

  胡邯只是一拳一拳应对过去,两人身影飘忽不定,道路风雪狂涌。

  哪怕真是纸糊的金身境,那也是傲视一国江湖的金身境!

  七八拳之后,胡邯额头微汗。

  十一拳后,胡邯不但大汗淋漓,嘴角已经渗出血迹。

  而那个出拳一次快过一次的年轻人,依旧毫无气机衰竭、想要停手的迹象。

  无憋屈的胡邯,堂堂七境武夫,干脆放弃了还手的念头,罡气遍布全身经脉,护住各大关键窍穴,由着这个年轻人继续出拳,拳意可以持久,可是武夫一口纯粹真气,终有穷尽耗竭之时,到时候是胡邯一拳递出的最佳时机。

  但是胡邯却听到身后远处,那个曾先生爆喝一声,“许将军,速速帮助胡邯打断此人拳意!”

  许姓武将皱了皱眉头,却没有任何犹豫,策马冲出。

  他能够被说成是石毫国马战第一人,坐于马背,手持长槊,战力卓绝,不是一般意义的武人。

  胡邯先前之所以愿意与此人并驾齐驱,还有说有笑,当然这才是根本缘由,一切靠真本事说话。

  至于那个石毫国传遍朝野的“横槊赋诗郎”,源于此人第一次入宫觐见皇帝之时,特旨准许随身携带长槊进入皇宫,然后当着武百官的面,在那天朝会的尾声,皇帝陛下竟是命人牵来一匹尚未驯服的烈马,让他骑马持长槊,在一块长条石板,以长槊锋尖,书写一篇石毫国硕儒的传世辞赋,而且必须是策马不停,否则要被夺去那条祖传长槊,并且逐出边军。若是做成了,大大有赏,正四品的武勋官身!

  最终他一朝成名举国知。

  将那条长槊轻轻放下,跪地磕头,在台阶底部,向那位皇帝陛下叩谢隆恩。

  当时年轻武将,浑身颤抖,言语激动。

  所有人都觉得这个武运昌隆的年轻人,是感激涕零得不可抑制。

  皇帝陛下龙颜大悦,亲口赐下“横槊赋诗郎”的称号。

  但是他这些年,一直对此愤恨不平,视为生平大辱!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