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七章 浩荡百川流

msp;只有两个读书人,是例外。

  所以就有了那个“远看是阿良,近看是隐官”的说法。

  是骂人吗?

  是也不是。

  不是真心视为自己人,剑气长城的剑修何等桀骜,何等自负,会与人讲理?会浪费口水骂人?

  他们根本不会与浩然修士废话半句,问剑就是了。

  温煜只是安安静静听着好友的言语。

  王宰见桌上那只眼熟至极的竹筒,就要去抓起,温煜赶紧伸手按住竹筒,警告道:“不许打搅午睡。”

  原来这只青竹筒里边,饲养着一只极为罕见的墨猴,大仅如拳,它当真可以为主人研墨,而且天生喜好以墨汁为食,故而都不用清洗砚台。

  最后一任坐镇剑气长城的儒家圣贤,名为叶老莲。

  他与温煜是亦师亦友的关系,却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先生弟子。

  竹筒内的墨猴,与那墙上的字帖真迹,便都是叶老莲离开浩然天下之前,赠送给温煜的。

  王宰随便拿起身边一本书籍,摇头道:“跟你说了多少遍,看书时不要折角。”

  温煜笑着打趣道:“书是读给自己看的,什么钤印一枚藏书印,什么子子孙孙永宝用,我又没有你这种世家子的酸讲究。”

  只说两人的出身,确实是云泥之别。

  不过两位同窗,从不忌讳谈论这个。

  王宰翻到一页,提起,指着上边一方印章,一看字迹,就知道是温煜的亲自篆刻藏书印,“这是什么?”

  八字底款,“书山有路,高天观海。”

  温煜看了眼,笑道:“我又没说自己没有私章,只是说在自己这边,不去奢望什么子孙永宝用,言传不如身教,长辈交给子孙的书上圣贤道理,远远不如长辈们的日常为人。”

  王宰问道:“我送你那方印章呢?”

  温煜笑呵呵道:“不在这里,在处理公务的那张桌上搁着。好歹是鸣岐兄厚着脸皮,帮我辛苦求来的,我哪敢怠慢了。”

  王宰在离开剑气长城之前,曾经为某位同窗好友,与陈平安讨要了一方印章。

  因为在陈平安编撰的百剑仙印谱当中,其中一枚印章,底款篆文为“日以煜乎昼,月以煜乎夜”。

  刚好王宰的那个朋友,名字中有个“煜”字。

  而这个人,便是此刻坐在王宰对面的温煜。

  因为王宰主动开口,又询问能否添补内容,反正是举手之劳,陈平安当年就专程为那方印章加上了边款和署名。

  其实那方章的印文,因为太过文绉绉,在晏琢的绸缎铺子,吃灰多天了,所以陈平安也就是跟晏胖子打声招呼的小事,就让人送来了酒铺。

  只不过那会儿萧愻尚未背叛剑气长城,陈平安还不是隐官大人,署名就只是简简单单的“陈平安”三字而已。

  虽说只是一个顺水人情,极有可能一辈子都不会与那温煜见面。可要么不答应,只要答应了,陈平安就没有半点敷衍了事,边款内容,以极其细微的蝇头小楷,篆刻了多达八百余字的经文内容。

  只不过百剑仙和皕剑仙两本印谱,都未记录边款内容。

  如此才好,不然温煜就要臊得慌了,毕竟自己不像好友王宰,都没去过剑气长城。

  王宰放回那本书籍,从袖中摸出一方印章,轻轻放在桌上,笑道:“忍痛割爱送你了,勉强算是一份贺礼吧。”

  是那叶老莲曾经翻阅印谱长久视线停留处的“霜降橘柿三百枚”。

  温煜道了一声谢,“我兜里穷得哐当不响,可没有回礼。”

  王宰摆摆手,叹了口气,“如今整个桐叶洲,就是砧板上的鱼肉。遍地的过江龙,总有一天,地头蛇会不堪忍受,到时候就要明里暗里纷争不断了。”

  “那就趁着那一天还没有到来,早早把规矩立起来。”

  温煜淡然说道:“书院的道理,无需苦口婆心反复念叨,只说一遍就够了。”

  王宰笑道:“你该去我们五溪书院当副山长的。”

  温煜摇头道:“你更适合五溪书院,就像我更适合待在这天目书院。”

  王宰欲言又止。

  就知道这家伙绝不会白送礼物。

  温煜无奈道:“行了行了,规矩之内,我一定能帮就帮。再说了,以后谁帮谁还两说。”

  王宰呵呵一笑,说道:“我这个人,比某人更加重情重义,明面上不能帮,暗地里也要找机会帮上一帮。”

  温煜直截了当道:“我跟陈平安都没见过面,何谈情义。”

  王宰威胁道:“温煜,丑话说在前头,你这个天目书院的副山长,要是当得没有半点人情味,那咱俩的朋友关系,可就要淡了啊。”

  温煜板着脸说道:“君子之交本就淡如水。”

  王宰哪里会不了解这个朋友,跟自己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