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二章 花实

韩昼锦伸手虚按,笑道:“之所以喜欢来这边,一半是馋一半禅。”

  很快有一个脚步沉稳的小沙弥,端来两碗素面。

  韩昼锦低头看着自己身前的那碗面,色香俱全。

  香菇,芦芽,青葱,油豆腐,醋萝卜,还有几种喊不出名字的酸辣菜。

  再加上那份浇头,看得韩昼锦一个清心寡欲的修道之人,都突然有了下筷子的胃口。

  各吃各的。

  晏皎然卷起一筷子素面,细嚼慢咽后,夹了一粒素菜放入嘴中,没来由说道:“其实我年轻那会儿,偷偷去过倒悬山。”

  韩昼锦刚要停下筷子,晏皎然笑道:“让你不要太拘谨,不是我觉得你这样有什么不对,而是我这个人最怕麻烦,最嫌弃麻烦,得经常提醒你一些废话,你烦不烦无所谓,但是你真的烦到我了。”

  韩昼锦一言不发,只是卷起一大筷子面条,低头吃了起来。

  “比较惨,乘坐老龙城那条山海龟去往倒悬山,那是我第一次跨洲远游,也是唯一一次。一路上,我都在学中土神洲的大雅言,

  不然到了倒悬山,就会被当作是个乡巴佬,想要往外掏钱都难,那会儿我们宝瓶洲很不受待见的,而咱们大骊,更是被视为北边的蛮夷,那种难受,不大不小,无处不在,让我这么一个被崔国师说成是有强迫症的人,是怎么个浑身不自在,可想而知。”

  “韩姑娘你年纪轻,所以可能无法理解这个说法,当然以后就更无法理解了,这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

  “你猜猜看,等我过了倒悬山,走到了剑气长城,最大的遗憾是什么?”

  韩昼锦只得摇摇头。

  这怎么猜。

  晏皎然笑了笑。

  可惜不是那位年轻隐官。

  “是那个剑修如云的剑气长城,剑仙竟然只有一人姓晏。”

  “他叫晏溟。”

  “还是个,可以说是官场上的正值壮年。

  不过马沅既不是沙场武夫,也不是修道之人,如今却是管着整个大骊钱袋子的人。

  论大骊官场爬升之快,就数北边京城的马沅,南边陪都的柳清风。

  当然也是挨骂最多的那个。

  因为如今的马沅,已经贵为户部尚书。

  一国计相。

  今天,一拨位高权重的户部清吏司主官,被尚书大人喊到屋内,一个个大气都不敢喘。

  除了那个关翳然是例外。

  也就是现在人多,只要关起门来,这家伙聊完了公务,都敢与尚书大人勾肩搭背的。

  衙门当差,不敢喝酒,喝茶总归是没人拦着的,关翳然到了这边,聊完事情,就会四处搜刮茶叶。

  谁让马沅的科举座师,就是关翳然的太爷爷呢。

  谁让马沅在京为官时的历年京察,在外当官时的朝廷大计,马沅都是毫无悬念的次次甲等。

  问题在每三年一次的于京察大计,从来都是吏部关老尚书的一亩三分地,即便还有其它衙门的辅官协同,而且官帽子都不小,但关老爷子是出了名的说一不二,大权独揽。

  马沅将那些户部郎官骂了个狗血淋头,一个个骂过去,谁都跑不掉。

  将那些郎官当孙子训完之后,马沅单独留下了关翳然,看着那个年纪也不小了的下属,马沅百感交集,没来由想起了眼前这个家伙的太爷爷。

  “马沅,从三品了。好消息呢,是你小子升官了,坏消息呢,是以后你的考评,就得看皇帝陛下的意思了。”

  “不过你放心,陛下和国师那边,我都还算能够说上几句话。”

  在马沅从吏部一步步升任侍郎的那几年,确实有点难熬。

  不是当官有多难,而是做人难啊。

  一位吏部天官在官场上毫不掩饰的保驾护航,让一位上柱国子弟承受了不少闲言蜚语。

  在吏部的三年七迁,哪怕马沅是鄱阳马氏出身,谁不眼红?

  后来平调到了户部,有次马沅与一大拨官员在尚书屋内议事,气得他一拍桌子,蹦出一句脍炙人口的官场名言。

  “他娘的,老子承认自己是关老爷子的私生子,行了吧?!”

  第二天朝会结束后,关老爷子专门喊住那个健步如飞的马沅,语重心长道:“马沅,以后这种话别瞎说,昨天的御书房议事,陛下和国师都有所耳闻了,国师还专门提了一嘴,陛下当时看我的眼神也不对劲啊。”

  马沅点点头。

  自己确实犯了官场忌讳。

  不曾想关老爷子一巴掌打在马沅后脑勺上,“亏得国师帮忙说了句公道话,说我生不出你这种歪瓜裂枣的崽儿。”

  玩笑归玩笑。

  马沅其实很清楚自己为何能够在官场青云直上。

  因为自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