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记 四十二 千年西北

民风彪悍、暴力易怒,从来都是难以治理的地方。

  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又加剧了这种混乱的局面。

  就在黄巾之乱的同一年,也就是公元184年,在中国北方已经全面陷入战火的同时,凉州(甘肃、宁夏)又发生了以羌族、匈奴族为主的北宫伯玉叛变,这一次,东汉王朝甚至连全权负责西北少数民族事务的护羌校尉都被杀死。第二年春天,北宫伯玉居然打到西都长安附近,经过几次战斗,由于当时大将董卓的英勇善战,这次进攻才被击退。

  又过了两年以后,西北变民内讧,其中的一个首领韩遂杀死了包括北宫伯玉在内的其他首领,然后自己成了变民军的首领。由于东汉凉州官军的腐败无能,韩遂的势力进一步扩大,不久就和东汉军队里的叛徒马腾结合在一起,先后推举了王国、阎忠当头儿,王国被他们赶走,而接替王国的阎忠很快就死掉了。最后,韩遂、马腾两个人也反目成仇,凉州从此陷入战乱,而雍州这里在董卓死后,更是彻底毁于战火,据说曾经最繁华的长安附近,都变成了千里无人的死地。

  直到二十年以后,统一黄河两岸的曹操才开始准备再次平定这个荒凉地带。公元208年,也就是赤壁之战那年,曹操开始着手调解马腾和韩遂之间的争斗,并且用出色的外交手段,让马腾带着全家人主动到了自己的根据地邺城,只留下他的儿子马超带领马腾的部队。

  公元211年,曹操派部将进攻张鲁,马超、韩遂这些人害怕曹操消灭张鲁以后,下一个就轮到自己,于是大西北的十路人马再次和解,和曹操在潼关附近大打一场。最终,曹操大获全胜,马超、韩遂逃亡更偏远的凉州(甘肃、宁夏),雍州(陕西南部)终于再次回归中国本部。曹操正要追击马超,大本营冀州、幽州又发生叛乱,曹操只好放弃追击,回去救老窝去了。

  曹操刚走,马超就在公元213年卷土重来,更和汉中的张鲁联合起来,居住在雍州(陕西南部)的氐族酋长千万、阿贵也率领族人在兴国(甘肃静宁)起兵帮助马超,阻挡曹操部队援救的道路。在三路人马的帮助下,马超几乎横扫长安以西,连当时的西北第一名将夏侯渊都拿他们无可奈何,最后,还是当地已经投降马超的地方军突然发难而且死战不屈,马超才全军崩溃,最终逃到汉中投奔张鲁去了,阿贵被夏侯渊杀掉,而千万则带领少数人马幸运的逃到了四川,但是他大部分没有逃走的族人,全都投降了夏侯渊。

  马超虽然失败,但是非常不甘心,在第二年的春天,他就从汉中再次北上进攻曹操,逃到河西走廊的韩遂也出兵南下帮助马超,而且还带着很多骁勇善战的羌族士兵,当时镇守长安的夏侯渊得到消息,立刻带兵抵抗,为了削弱韩遂,他直接去进攻羌族人的根据地长离川(宁夏、甘肃的葫芦河),韩遂为了保证羌族士兵还能死心塌地的跟着自己,就赶紧去救援,结果被夏侯渊包围,全军投降,韩遂逃跑,马超见韩遂失败,也逃回了汉中,不久投靠了刘备。

  公元215年3月,曹操亲征汉中。张鲁很快就投降了,这样,除了凉州(甘肃、宁夏),大西北其他地区已经全部进入了曹操的势力范围。在这种情势的影响下,5月,凉州的地方军阀一起杀掉了韩遂,把这个横行大西北二十多年的枭雄的人头送给了曹操。从此以后,曹操的军队开进了凉州,整个大西北再次融为一体,不久成为曹魏帝国的一部分。

  马超、韩遂是典型的西北地方军阀,所以当他们想要打仗的时候,就会主动的想办法去请大西北的羌人、氐人来帮忙。从东汉末年混战开始,我们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原本十分对立的汉人、羌人、氐人,现在突然混在一起给某个军阀当兵,而且也没有听说哪个部队的士兵因为民族问题起过内讧。统一的东汉王朝从建立到灭亡都想处理的羌人、氐人问题,现在居然在分裂时代解决了,这个现象除了非常有讽刺意义以外,还发人深省。

  马超、韩遂这些地方军阀之所以能够团结羌人、氐人,不是因为他们读过多少书,有多么聪明,学过多少现代的少数民族政策,他们之所以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汉人、羌人、氐人的一致拥护,只是因为他们能够平等的对待羌人、氐人,把他们当做和汉人一样的人来对待。羌人、氐人也是人,只要能让他们吃饱饭、不欺负他们,即使让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去当炮灰,他们也是可以接受的,这一点,和当时的穷苦汉人百姓没有什么区别。

  这样,在大西北地方军阀罕见的“善待”下,大西北羌人、氐人和汉人的民族差异越来越小,从马超、韩遂这些人以后,大西北发生的各种战争,羌人、氐人再也不是主力,这也从一个侧面显示出,羌人、氐人和汉人,已经逐渐融合了。也就是在这个大时代下,拓跋匹孤的鲜卑部落,在曹魏帝国成立不久以后,进入了这片历史悠久的问题多发地区。

  在三国时代,大西北处在曹魏帝国和蜀汉帝国的最前线。稍微懂得一点儿三国知识的人都知道,无论是曹魏还是蜀汉,都拼命的把对方的各族百姓拉到自己这里,谁打了胜仗,都会把新征服地区里的老百姓强行迁到自己的国家去充实人口。从诸葛亮对阵曹真、再到诸葛亮对阵司马懿、再到姜维对阵邓艾,几乎每一个将领,都会刻意的招揽历来骁勇善战的少数民族加入自己的队伍,一直到蜀汉帝国灭亡,这种情况从来没有改变。

  从西汉以来,大西北的少数民族和汉族就只有两种关系,不是打仗,就是投降。在反反复复的打仗和投降的过程中,大西北的少数民族也逐渐更深入的迁入到汉族内地,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大多数少数民族并不是自愿迁入的,而是汉族王朝为了同化和削弱他们,故意把他们迁到汉人聚居区的。

  羌族人被迁入的次数和人数是最多的。尤其是东汉,几乎每一次和羌族打完一场战役以后,都会有上万的羌人被俘虏或者主动投降,然后这些人就被安置到雍州(陕西南部)一带,方便强大的汉族部队就近监视和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