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新的时代
!
251年,一代智将司马懿去世,司马师接收了司马懿的一切权力,司马家势力越来越强大,使得魏国国内安定。
起初,南匈奴人自称其先人本是汉室的外甥,于是就冒充姓刘氏。太祖曹操把单于呼厨泉留在邺都,把他的人分成五部,居住在并州境内。左贤王刘豹,是单于於扶罗之子,任左部统帅,他的部族实力最强。并州右贤王刘豹把匈奴合成一部。太守邓艾上表说:“戎狄有野兽之心,不讲道义。他们一强大起来就施行暴力;一旦衰弱,就顺附朝廷。正因为如此,周宣王时,有戎狄南侵,逼近周都之事;汉初时,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冒顿单于的四十万大军包围在平东南的白登。每当匈奴强盛,以前各个朝代都认为这是最大的忧患。当单于远居塞外时,朝廷对于匈奴单于及其部属,均不能直接控制。诱导单于前来,叫他归顺,因此才能使羌夷失去统帅,群龙无首。因为单于居于内地,就使周围诸胡人部落得以安顺。而今南单于虽然留于都城,但他们与部属日益疏远。与此同时,右贤王刘豹居守边域外,部落兵力极为强大,对朝廷构成威胁。这是我们不能不防备的。听说刘豹手下有人叛变,应当就势将其分割成两个国家,以便削弱刘豹的势力。建安初,右贤王去卑侍卫汉献帝,拒收李傕、郭汜,车驾还洛阳,然后归国。他的功绩在前代颇为显赫。但是他的后代未能继承他的遗业,应当给他加封显号,让他们居守雁门,远离国土,以此削弱敌势,让他们羡慕并企求也立有先辈功勋,为国效命。这是保卫边疆的长远大计。”邓艾还说:“凡羌胡与汉民同居一处的,应当渐渐将他们分离,使居编民之外,得以尊崇分辨廉耻的教义,堵塞犯法作乱者的路径。”
大将军司马师新出任辅佐政事,对邓艾的建议多所采纳实行。不久,邓艾改任汝南太守,到任后,访求过去厚待自己的同郡长者,可惜长者已死,于是派官吏前去祭祀,对其家厚加赏赐。邓艾每到一地,就提倡垦荒,发展生产,史书上说:“艾所在,荒野开辟,军民并丰”。由此可见,他在这方面是做得很有成效的。
此时南方吴国,作为含恨而死的陆逊时候,陆抗已经20岁,被孙权拜为建武校尉,领陆逊部众五千人。陆抗葬父,还跟孙权对了一番话表现他的才智,为父辩白,让父亲的清白得以保住。(详见前面陆逊之死)
公元246年(赤乌九年),升陆抗为立节中郎将,与诸葛恪互换防区,屯守柴桑。陆抗临走时,其驻地完好无损,诸葛恪到后,发现俨然若新。而诸葛恪的柴桑驻地却颇有毁坏,诸葛恪深为惭愧说:“陆抗果然有其父之风范啊。”
此时公元251年(太元元年),陆抗还都治病时,孙权召见他,流着泪对他说:“我过去听用谗言,对你父亲在君臣大义上不笃厚,因此亏待了你。我前后责问的材料,一把火烧灭干净,不要让人再见到。”陆抗拜谢:“谢陛下能记住家父的功劳,九泉之下定会安慰于心的。”
孙亮当上了太子,潘皇后和全公主孙鲁班的第一桩事体,就是为孙亮和小全氏完婚。茫然无知的一双孩童就这样结成了夫妻。
这时,潘氏当上了皇后,立即趾高气扬。她从前身份卑贱,在后宫中经常被人嘲弄,现在她终于翻了身,就变本加利地向从前敢于对自己不够恭敬的宫人报复,宫女内侍们经常被她借故处罚,不但要受皮肉之苦,还常有性命之忧。
除此之外,潘氏对孙权也不象从前那么柔顺了。更离谱的,当孙权再一次卧病时,潘氏居然喜上眉梢,迫不及待地向中书令孙弘请教吕后执掌实权的手段,想要在吴国也来个依葫芦画瓢。
孙权渐渐发现了潘氏的本来面目,追悔不及,想要以“侍父疾”的名义,重新召回废太子孙和也明白太子孙和是无罪的。冬季,十一月,孙权祭祀南郊,回来后得了中风病,想要召孙和回来,但全公主孙鲁班可不想让父亲得以实现,与侍中孙峻、中书令孙弘商议:“如果孙和回来了我等将死无葬身之地。”孙鲁班等坚持争辩说不能让孙和回来,于是就不召了。
孙峻,字子远,孙权宗亲,孙坚弟弟孙静的曾孙。年少时就显现出骁勇果敢,精明强干,胆大刚决。太子孙亮即位,孙峻升任武卫都尉,并任侍中。他成为了孙鲁班的情夫。孙权病重,觉得时间不多了,商议找个可以托付国事之人孙峻推荐大将军诸葛恪,认为他可承担大事。可是诸葛恪的狂妄的名声,孙权早有耳闻,孙峻说:“当今朝廷大臣之才,没有能赶得上诸葛恪的。”于是就召诸葛恪到武昌来。诸葛恪临行之时,上大将军吕岱告诫他说:“现在世上正是多难之时,望你每件事必先想十次再做。”诸葛恪说:“从前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孔子说:‘只要想两次就可以了’。而您却让我想十次,这明明是认为我才能低劣!”吕岱无言以对,当时人都认为他失言。
虞喜论道:接受管理天下大事的托付,是最重的担子;以大臣的身分行使君主的权威,是最难的事情;一身同时承担这两件事而日理万机,能够胜任者是很少的。吕侯是国家的元老,经过深思远虑,才以十思告诫他,但被认为是说他低能而受到拒绝,这就是诸葛恪的疏漏,不具备机敏灵慧之处。如果顺着十思的意思行事,广泛地征询了解当时社会的事务,采纳善言比迅雷还快,听取谏议比刮风还急,怎能丧身殿堂,死于凶恶小人的刀下?世人注重他突出的辩才,欣赏他仓卒之间的应对,而耻笑吕侯的无言以对为浅陋,却不考虑安危、不思虑始终。这是只喜欢春天草木的繁花似锦、而忘记秋天果实的甘甜爽口。从前魏人伐蜀,蜀人去抵御,精兵整肃待命出发,而费却正在与来敏下棋,毫无厌倦之意。来敏认为他必能打败敌人,这是说他内心已确定高明的策略,而外表毫无忧色。何况长宁认为君子面临大事就恐惧谨慎,善于谋略才能成功。蜀是个小国,而且面临大敌,其所谋划的只应是坚守或交战,怎能过多地自负自傲,而安然对敌毫无忧患之意呢?这就是费的性情宽厚简忽,不提防细微之处,所以终究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