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阴谋阳略

  !

  魏黄初七年(226)五月十七日,曹睿即魏皇帝位,是为魏明帝。改明年(227)为太和元年。

  新帝即位,想到了司马懿的三弟司马孚闲置在家,问身边的人:“司马孚有他兄长的风范吗?”身边的人回答说:“和他的兄长很相似。”曹叡说:“我有司马懿兄弟二人,还有什么可担心的?”于是任命司马孚为度支尚书。度支尚书,魏文帝曹丕时开始设置,掌管国家财政。

  吴黄武五年、魏黄初七年(226)八月,吴孙权得知曹丕已死,魏国正举行国丧发兵攻魏江夏郡(今湖北云梦西南),并命吴左将军诸葛瑾部兵分两路进攻襄阳。江夏太守文聘自曹操南下起便一直任职江夏镇荆江,也不负曹操所望守御荆城之际,多次引兵阻遏关羽之师,攻其辎重,烧其战船,立下莫大之功,成为曹操倚为屏障的大将之一,威名远播。后曹丕三路征吴失败后撤,抵御吴军有功,封后将军,新野侯。孙权以五万众攻打石阳,包围文聘,情况急殆;但文聘坚守于城中不动。孙权攻江夏时,朝廷知道文聘正在坚壁拒守。群臣商议欲发兵前往江夏相救,魏明帝曹叡便说:“孙权向习水战,之所以敢于下船陆攻,是想趁我方不备掩进而已。如今他的军队已经与文聘相持,现在攻守之势差以倍数,孙权最后必不敢久留。”

  当时正值大雨,江夏城栅多已崩坏,人民均分散在田野之间,不及回城补治防御工程。文聘得知孙权来到,初时不知怎办,后来想到现在的情况只有隐潜默守才可以令孙权因怀疑而却步。于是文聘敕令城中人全躲将起来,不可让孙权察见,自己则卧于府中不起。孙权见此果然生疑,并向他的部将说:“北方认为此人是忠臣,所以以此郡委托给他,如今我军大至而他却潜默不动,这种情形下他不是有所密图的话,那就必然是有外救来援。”于是不敢进攻而退去。

  文聘面对孙吴大军,同样是以寡敌众的局面,但与张辽不同的是,张辽以制险击奇之略,折敌锋锐以安军心;而文聘却采取疑兵之计,韬晦惑敌以懈其战意。

  在这种凶危的情况下,采用文聘的疑兵之计是比较安全的;张辽“折锐之策”却非干冒奇险不可,所以后者的成就比前者为高,名声也响得多了。但从军事意义的角度出发,可以看到文聘的为人是很严谨持重的。此事可见曹叡见事之明外,亦可见曹叡是如何的信任文聘。

  文聘驻守江夏数十年,威恩并施,“名震敌国”,使孙吴不敢进犯。朝廷封文聘之子文岱为列侯,又赐文聘从子文厚爵关内侯。文聘死后,追谥曰壮侯。岱又先亡,又赐文聘养子文休爵关内侯,文休死后,赐其子文武爵。公元243年(正始四年),文聘得享从祀於曹操庙庭。

  舞阳侯、抚军大将军司马懿负责抵御诸葛瑾的大军,与徐晃一起成功击败诸葛瑾并斩杀吴将张霸,斩首千余级。十二月,升任骠骑将军。魏征东大将军曹真又破其别将于寻阳(今湖北黄梅西南)。这年蜀国名士秦宓去世曾与吴张温答辩天有无头、耳、足、姓等问题,使张温大为敬服。史称秦宓“文藻壮美”,然作品多佚。今存《远游》诗一首及《奏记益州牧刘焉荐任安》、《答王商书》、《与王商书》、《报李权》等文。

  曹睿即位,钟繇进爵为定陵侯,增邑五百户,连同以前的共一千八百户,又迁为太傅。钟繇有腿病,下拜起身不方便,当时华歆也年老患病,所以上朝进见时都让他们乘车坐轿,由卫士抬着上殿就坐。此后三公有疾病,就把这种做法当成了旧例。当初,曹操下令,让众臣公平地议论关于死刑可以改行宫刑的设想。钟繇认为:“古代的肉刑,经历了圣人的设置,应该再次施行,以代替死刑。”议论的人认为肉刑不是使民众愉悦的方法,于是作罢。到了曹丕主政时,重新下诏说:“大理想恢复肉刑,这确实是圣王的法律,各位公卿应当好好地共同讨论这个建议。”商讨未定,恰逢战事起,于是又停止了讨论。太和年间,钟繇再次上疏,请求恢复肉刑,参加这次讨论的有一百多人,意见与王朗相同,认为不宜恢复肉刑的人居多。而曹叡以吴、蜀尚未平定为由,暂停了这次讨论。公元230年(太和四年),钟繇去世。曹叡身穿素服前往吊唁,谥号成。公元230年(太和四年),钟繇去世。曹叡身穿素服前往吊唁,谥号成。

  吴丹阳(今江苏南京)、会稽(今浙江绍兴)、吴郡(今江苏苏州)山民起事,攻没属县。吴黄武五年(226)八月,孙权遂分三郡山险之地为东安郡(今浙江富春),以绥南将军全琮领太守,经营山越。数年后乃平。

  姝太和元年(227)四月十日(乙亥),在司马芝等建议下,魏复行五铢钱。魏太和元年(227)十二月,魏立贵嫔毛氏为皇后。曹睿为平原王时,纳虞氏为妃。及即位,虞氏不得为后,太皇太后劝慰她,虞氏道:“曹氏自好立贱,未有能以义举者也。”遂被绌还邺宫。

  当时魏朝有议论,可乘诸葛亮在汉中,一举出兵讨伐他们,曹睿亦有意,但孙资认为汉中南郑险阻,又大举兴兵必天下骚动,费力广大,于是提出分命大将据诸要险,待魏国强大,蜀、吴必自降。

  蜀建兴五年(227)三月,蜀丞相诸葛亮率诸军北驻汉中(今陕西汉中东),认为时机成熟准备北伐中原。临出师前,他上蜀帝刘禅《出师表》,开宗明义指出:“先帝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他希望后主能“亲贤臣,远小人”,严明法治。并表明自己心迹:“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认为“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将率三军,北定中原。”最后,以“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结束。《出师表》文风质朴清新,平易近人,写得情辞恳切,肝胆照人,是著名的古代散文作品。蜀帝刘禅表示同意诸葛亮的北伐。

  司马孚认为要擒敌获胜,应该先有准备,诸葛亮以后还会入侵关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