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威震逍遥津

、蒋钦、陈武、吕蒙等人护送孙权撤退。张辽下令:“先拆桥再把孙权围遮数重击之!”来一招关门打狗。孙权使人追还前兵,但兵去已远,已赶不及回来。当时情况极为危急,甘宁援刀欲斫之暂时制止了身边兵卒的情绪,但是恐惧还是不断在蔓延,另一个源头却是来自陈武。此时凌统的亲卫队全部被杀死,凌统也身中数枪,他也感到了张辽的恐怖。甘宁引弓射敌,诸将一起浴血奋战,甘宁大吼:“宁厉声问鼓吹何以不作,壮气毅然”,孙权军士气上升,但是孙权身边的陈武奋命死战而亡,军队精锐被击溃,引发起徐盛和宋谦的连锁反应。徐盛这时也身受重伤,牙旗被丢宋谦其人,神亭时是黄盖、韩当等辈中的十三骑之一,可以看成是宿将,他两人的部曲在陈武斗死后,变成逃兵,自乱己军,潘璋情急之下斩杀两人部曲的逃兵,才使之还战,不然孙权军的情况会更严峻。

  吕蒙、甘宁、蒋钦等人奋战抵挡张辽军的攻势,扶捍孙权而出。自己却复还战,左右尽死,身受重创,杀数十人后,估计孙权已得脱,才被甲潜水而还,三人亲卫队都皆死,而流涕津渚。众人杀退到桥边,发现桥已断正当孙权不知如何是好之际,孙权的亲近监谷利大叫:“主公可约马退后,再放马向前,跳过桥去。”孙权收回马来有三丈余远,然后纵辔加鞭,那马一跳飞过桥南。孙权遂成功越过桥。贺齐此时已率军三千接应孙权,孙权才安全还船。贺齐将孙权安置好了,就领著解烦军杀进战局,拾到了徐盛因负伤而丢掉的长矛。凌统护送孙权突围到津桥,看著孙权安全的到了南岸,又回身继续再战。身旁的左右亲兵一一战死,凌统也多处负伤。后来认为孙权应该没安全顾虑了,才准备离开战场。但是桥已被曹军破坏,各条通路也被曹军封锁,凌统只好披著战甲潜行,回到东吴军所在。孙权这时已上船,看到凌统回来,十分惊喜,赶紧找人帮凌统更衣换药。凌统因他的亲族众们没有人活著回来,很是伤感,孙权用衣袖帮他擦泪,安慰他说:“公绩(凌统字),亡者已矣,只要你还活著,还怕会没有人吗?”回去之后,孙权果然给凌统以前两倍的部队。张辽不知孙权已退走,问投降的东吴士兵,刚有个紫色胡须、上身长腿短、善于骑射的人是谁,东吴降卒说那就是孙权。张辽与乐进在战场上遇到,谈到这事,说早知道就急追他,搞不好就抓到,曹军听了皆大为叹恨。但是这小小的遗憾也无阻合肥之战的影响,也让张辽一战成名并修复了李典、乐进的关系。由是威震江东。儿啼不肯止者,其父母以辽恐之并恐之曰:‘辽来,辽来!’无不止矣。”孙权在船上与诸将饮宴,贺齐下席涕泣而言:“主公无比尊贵,应处处小心谨慎,今天几乎造成巨大灾难。我们这些部属都非常惊恐,如同天塌地陷,希望你终身记住这一教训!”孙权亲自上前为贺齐擦去眼泪说:“很惭愧,我把这次教训铭刻在心中,不仅仅写在束身的大带上。

  张辽、李典、乐进的大胜而归,张辽大喜:“没想到打得孙权小儿落花流水,此战得胜文谦、曼成两位将军功不可没啊。”乐进和李典说:“那也是张将军运筹帷幄,不计私怨,大局为重,才有我等这次大胜,将军的果断和气概我等佩服。”三人的关系得以和好。

  就这样第二次合肥之战就以孙权的打败而结束,张辽成为了江东孙氏的噩梦。甘宁与凌统在大敌当前的关键时刻,二人能抛开私怨,团结对敌,这是难能可贵的。合肥之战首功在于张辽,因为曹操虽给予了一个指示,但如何具体仔细的执行起来,比方何时出城冲阵、募兵、如何安排接应与退路,却是合肥诸将的事。曹操更不可能未卜先知预计孙权会以千余人殿后,在城上观察而成功捕捉战机的张辽,才更显其智所在。

  毕竟连吕蒙、甘宁等智将也料不到,张辽能成功把握这一瞬即逝的机会,所以无人劝谏要注意合肥驻军或会出击(有后见之明的普通读者,总不可能认为自身的军事才能比这些久战沙场者还高吧?)。因此,就算假设你有张辽的武艺和治军,也不是任何人也能打出逍遥津的胜仗,因为不是普通人也有其智谋。

  几近完美的冲阵达至“吴人夺气”,更避实击虚,待至能以绝对的兵力差来反击孙权时才再次出城,这是其智勇双全的最佳表现。拿破仑曾评价自己不是以少胜多,而是以多胜少,指的是在整体人数上为劣势时,自行创造一个局部的兵力优势,以多胜少。他多次胜仗就是逐个击破,把反法同盟战胜。

  正史与演义那“以乐进诈败引走先锋吕蒙和甘宁,自率重兵来个斩击敌首,破孙权本队迫走十万大军”的谋略相比,是有点逊色,但成功把握战机,不论是否自己创造出来,能打大胜仗就行了。

  毁了逍遥津的桥,把南岸的大军与身在北岸的孙权等少数部队隔绝了,围数重,还好孙权真的命不该绝,凌统等人死战下加上自己的骑术颇精,否则将替曹操一报赤壁之耻。不过主因恐怕是张辽等人不识紫髯的孙权。

  曾听过有人反讽张辽不过是幸运,若吕蒙等人以伏兵作殿后,那张辽不是追击成功,而是中伏兵败,丢失合肥。这不过是根本没有考查过实地,而是凭空想像、毫无根据的猜测。张辽是亲自观察孙权军(见《三国志.甘宁传》)的一举一动后,才下令追击,孙权军的动静是否像饵兵、附近环境是否有伏兵,这个名将的观察力,远较一众业余历史爱好者为强。

  据《读史方舆纪要.南直八.庐州府条》记载,藏舟浦在庐州府(合肥)城西北隅,张辽御孙权凿此以藏战舰处。张辽既有能力收藏战船而不为孙权军察觉,他对自己驻地附近环境的了解,以及在反侦察方面的能力可见一斑。所以张辽是看破孙权军的无备才追击,而不是恃勇盲目出击而胜。

  至于孙权军总数,有人以陈琳的《檄吴将校部曲文》中“孙权亲以数万之众”一句,没有其他有力佐证就否定陈寿的正文,说服力不大。原因是这等檄文在数字上本来就仅仅能作为参考,同文中还说曹操“大举天师百万之众”呢,其可信度根本无法和前四史之一的《三国志》相提并论,所以是役孙权的总兵力还是为十万。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