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口舌争锋

  !

  初见孙权,诸葛亮颇为惊异,他没有想到地是这位江东的最高执掌者如此年轻。虽然实际上孙权地年岁和自己只相差几个月。但是其看起来却怎么都像二十岁出头的模样。分宾主行礼落座之后,孙权似笑非笑地问道:“先生已经见过子布公了?”诸葛亮一笑,“见过了!”

  他却并不多说,一时间不了解孙权与张昭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他不愿意轻易开言,他虽然以言辞见利。却更深知言多必失的道理。因此对于没把握的事情,绝不愿意多言。

  孙权从诸葛亮面上看不出任何喜怒哀乐的神色变化,心中暗自诧异,此人与自己同堂而坐,却并不似其他臣僚般拘谨畏缩,也不似张昭那般刻板严肃,让他顿时有了一种新奇的感觉。

  鲁肃说得不错,这个诸葛亮,在刘备幕中是个非同一般地角色,此番能够担当结盟大任。将刘备的老幕僚都挤到一边去。确实不是偶然机缘。

  “权在江东,亦曾闻得先生大名。子瑜公也曾经提及。赞誉之意,溢于言表。今日得见先生,足慰平生……”

  孙权一面说着没营养的废话,一面闪着眼观察着诸葛亮的眼神和表情变化。不过令他失望的是,此人听着这些赞誉言语没有半分激动兴奋之色,浑然不觉有受宠若惊之感,以他的年纪资历,以自己的身份如此赞誉夸奖,能够坦然受之绝无半点色动,这份定力实在难得。

  对于孙权的试探,诸葛亮毫无感觉,日日对着刘备这样久经沙场地老狐狸,这位南阳卧龙早就看惯了这些人主操控场面主导话题的本领手段,孙权虽然老道,毕竟还年轻,在这方面远不能和刘备相比。若是易位而处,刘备会谨言慎行,少说话或者尽可能地不说话,等着自己主动张口,毕竟这番是自己有求于对方。

  孙权或许是好心,或许是好面子,不想使场面变得过于尴尬,因此才主动说出这些话语,不过放在诸葛亮的立场和角度,自己一方本来便在这场博弈中处在绝对的下风,他自然不能放过任何可能为自己未来的谈判增加筹码的机会。

  如今这个局面,谁先开口提及正题,谁便放弃了主动权,这一点不仅诸葛亮明白,坐在下手地鲁肃更加明白。不过眼看着主君的问答并不得体,鲁肃却并没有干涉打断的意思,只是始终含笑看着两人对答,似乎对孙权颇有信心的样子。他如此镇定,诸葛亮心中却有些打鼓,不知道这位江东的纵横家,对孙权影响力最大的谋士究竟打着什么样的主意。

  终于,孙权有些按捺不住了,他不安地挪动了一下身躯,缓缓开口问道:“曹军南下荆州,闻听左将军与先生曾经与其交兵,不知道先生对曹军有何评价,对我江东又有何建议?”

  诸葛亮心中顿时一松,他展颜一笑,这第一个回合,自己已经扳回了上风……

  “……自桓、灵以来,海内大乱,诸侯争衡,是故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今曹氏芟夷大难,绍术等辈,略已平矣,遂举倾国之兵,渡汉水,破荆州,威震四海。竖子无谋少见,使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在下为将军谋划,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何不效法刘琮,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这是早已想好的对答,简明扼要,不涉及任何实质性内容,但却饱含了刺激性言语词句,足够将一个沉稳老练久经世故的老谋深算之人顶得七窍生烟当场翻脸。诸葛亮这些日子为了这番对答几乎昼思夜想,最终确定以这番话开始自己的苏秦生涯。这番话当中的每一个字都是经过他精心构思反复推敲的,每确定一句话,他便要反复思量孙权听完之后的心理变化,因此这段不过百字的说辞,不知费去了他多少心血智慧。

  这番话的基调确立有一个总前提,那便是鲁肃提供的信息是准确的,孙权其人虽然年轻,却是个野心勃勃的雄主,绝非刘琦刘琮之辈可比。诸葛亮反复想过,若是孙权实在也是个扶不上台面的家伙,那么这番话再难听也不过是激起一个竖子的反感,自己不过是需要转换说服对象。将目标重新锁定为执掌东吴大权地张昭和周瑜等人。诸葛亮来到江东虽然还不到一天,但是已经若有若无地感觉到,貌似一片平静的江东已然弥漫着一股战云密布的气氛,这股氛围将成为自己的最大助力。

  诸葛亮是下了决心的,此番是刘备集团和自己最后的机会,因此哪怕豁出性命也要说动江东方面,哪怕只要江东做出点准备和曹军开战的样子。对自己那位困守江夏地主公都是有益的。

  一番话说完,孙权已然站了起来。尽管这位年轻地破虏将军刻意压抑着自己的情感,却终归无法像刘备那般控制自己的喜怒哀乐。他尽量使脸上不至于带出愤怒不满的神色,然而却徒劳无功,咯咯作响的上下齿和腮边骤然紧绷得肌肉使得这位少年将军脸上的神色此刻看起来十分可怖。

  他已经失态了。

  鲁肃坐在一旁,对这种局面袖手旁观,和诸葛亮想的不一样,这位临淮智者丝毫没有对自己年轻地主君施以援手的意思。他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冷眼打量着这一切,还不时冲着诸葛亮lou出一个饶有兴味的笑容,笑得这位南阳卧龙极为罕见地有些心里没底。

  “……苟如君所言,贵上刘豫州何不干脆投降曹氏,以其身份地位,想必封个县侯是稳稳当当的,待遇将在刘琮之上,又何必先弃汉水。再拜当阳,退守江夏,以至于孤穷至求救于某家一个不足而立之年的杂号将军?”

  强忍了半晌,孙权终于组织出了一番似模似样的言辞,他已经尽可能让这回答之中不含丝毫的火气和愤恨,奈何话语说出来后。诸葛亮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