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三顾茅庐

  !

  建安十二年,曹操的部将张绣在征讨乌丸的路上病死。曹丕入帐内报告了曹操:“张绣死了。”曹操并没有什么表情,对曹丕说:“厚葬吧,他也算有功的,虽然他害死了我的昂儿、安民、典韦……。”曹丕说:“我这就去办。”说完退下了,曹操等曹丕退下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随即陷入了沉思中。

  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曹操远征柳城时,刘备向刘表建议:“现在许都空虚,只有荀彧等人把守,应该举兵进攻。”刘表对刘备说:“现虽有荀彧等人镇守许昌,但是荀彧素有张子房的智慧,不可轻易调动兵马。”曹操后领兵回到中原的时候,刘表才对刘备说:“之前不采纳你的建议,现在就失去了如此良机了。”刘备只得说:“方今天下分裂,干戈日起,机会定会再出现,又怎会有所终极呢?若果今后能把握机会,这回之事就不足以为恨了。”刘表始终持中立态度,而同时刘表也不再向中央政府交纳税收。刘表的自守态度也使得荆州地区避免了许多战火,为当地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曹操回到了许昌,向留守许昌的荀彧等人诉说了郭嘉的去世,荀彧也感到痛惜说:“丞相大人一直想把自己的身后事托付给他,没想到奉孝英年早逝啊,可惜啊!”曹操对荀彧说:“最近刘景升的身体怎么样了?”荀彧说:“听可靠消息,这个荆州牧他可是当不长了。”曹操一脸惊讶注视着一脸平静的荀彧,荀彧缓缓地道:“府僚们已经半个多月未曾见到这位镇南将军的面了,日常州务均由牧府司马蔡瑁署理。汉川太守文聘月前回襄阳述职,据称也是蔡某代为接见的!”“蔡德珪也是老朋友了……”曹操微笑着道,“……若是他主事,只怕荆州之事便可少花费许多力气,只是刘备现在在新野……”

  荀彧说:“刘备的确是朝廷的心腹大患,当初刘备趁北方战事进攻叶城,夏侯惇、李典、于禁三位将军在博望交战却火烧大败而归,看来刘备确实不好对付。”曹操说:“嗯,他在新野喘息六年之久这,几年我们忙于对付袁氏父子,没顾得上关照他。”荀彧说:“丞相此次回来,可以慢慢地做好南下的准备。”曹操说:“正合我意。”于是下令准备训练水军。

  刘备一直悔恨刘表没有听从他偷袭许昌建议,徐庶说:“时不可再来,目前我们应该做的招募人才,曹操在北方发《求贤令》,北方名士多数被招入,我向将军推荐一个人,荆州之地有一人号为卧龙,名为诸葛亮,字孔明,将军愿意见他吗?”刘备说:“你可以和他一起来。”徐庶说:“这个人可以见,但不能委屈他前来,将军应该放下自己的身份亲自去见他。”刘备说:“诸葛亮真在你之上?”徐庶说:“这个诸葛孔明,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诸葛亮父亲诸葛圭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诸葛亮3岁母亲章氏病逝,诸葛亮8岁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荆州刘表。建安二年(197年),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病逝;诸葛亮此时已16岁,平日好念《梁父吟》,又常以管仲、乐毅比拟自己,当时的人对他都是不屑一顾,当时只有我和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等人相信他。与当时的襄阳名士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等有结交。黄承彦曾对诸葛亮说:“听到你要选妻,我家中有一丑女,头发黄、皮肤黑,但才华可与你相配。”诸葛亮应许这头亲事,迎娶她。当时的人都以此作笑话取乐,乡里甚至作了句谚语:“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

  刘备惊叹道:“这乃奇人,我这就去拜见他。”

  刘备便次日带着关羽、张飞来到隆中,拜见诸葛亮。遥望山畔数人,荷锄耕于田间,而作歌道:“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世人黑白分,往来争荣辱:荣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南阳有隐居,高眠卧不足!”刘备闻歌,勒马唤农夫问道:“此歌何人所作?”答曰:“乃卧龙先生所作也。”刘备说:“卧龙先生住何处?”农夫说:“自此山之南,一带高冈,乃卧龙冈也。冈前疏林内茅庐中,即诸葛先生高卧之地。”刘备谢之,策马前行。不数里,遥望卧龙冈,果然清景异常。刘备来到庄前,下马亲叩柴门,一童出问。刘备说:“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皇叔刘备,特来拜见先生。”童子说:“我记不得许多名字。”刘备说:“你只说刘备来访。”童子曰:“先生今早少出。”玄德曰:“何处去了?”童子说:“踪迹不定,不知何处去了。”刘备说:“几时归?”童子说:“归期亦不定,或三五日,或十数日。”刘备惆怅不已。张飞说:”既不见,自归去罢了。”刘备说:“且待片时。”关羽说:“不如且归,再使人来探听。”刘备从其言,嘱付童子:“如先生回,可言刘备拜访。”遂上马,行数里,勒马回观隆中景物,果然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猿鹤相亲,松篁交翠,观之不已。忽见一人,容貌轩昂,丰姿俊爽,头戴逍遥巾,身穿皂布袍,杖藜从山僻小路而来。刘备说:“此必卧龙先生也!”急下马向前施礼,问道:“先生非卧龙否?”其人说:“将军是谁?”玄德曰:“刘备也。”其人说:“我非孔明,乃孔明之友博陵崔州平也。”刘备说:“久闻大名,幸得相遇。乞即席地权坐,请教一言。”二人对坐于林间石上,关、张侍立于侧。崔州平说:“将军何故欲见孔明?”刘备说:“方今天下大乱,四方云扰,欲见孔明,求安邦定国之策耳。”州平笑曰:“公以定乱为主,虽是仁心,但自古以来,治乱无常。自高祖斩蛇起义,诛无道秦,是由乱而入治也;至哀、平之世二百年,太平日久,王莽篡逆,又由治而入乱;光武中兴,重整基业,复由乱而入治;至今二百年,民安已久,故干戈又复四起:此正由治入乱之时,未可猝定也。将军欲使孔明斡旋天地,补缀乾坤,恐不易为,徒费心力耳。岂不闻顺天者逸,逆天者劳;数之所在,理不得而夺之;命之所在,人不得而强之乎?”刘备说:“先生所言,诚为高见。但备身为汉胄,合当匡扶汉室,何敢委之数与命?”崔州平说:“山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