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陶阳(三十二)

止都没了少年的潇洒。安静了,不再一见面就拥抱了。长大了,要成家立业了…

  少爷保持着温和的笑容,上前两步坐在了桌的另一边儿,缓缓道:“还以为,师弟不回来喝喜酒呢。”

  “差点就不回来了!”母亲在一旁笑着,戳了戳陶阳的脑门:“小没良心,都一整年没见了!要不是你娘把你给逼回来,真不打算回来了吧!”

  陶阳回过神来,浅淡地笑了笑:“怎么会呢。”

  他原本也没打算躲着,忙是忙,但总想回来亲眼看看,他大婚娶妻的样子。

  两人都挂着笑,但对坐无言。

  母亲在一旁唠叨着:“回来也好!明儿就是你生日,正好一块热闹热闹!哎呀,这小子别的不行,挑日子可还行哈哈!咱们小崽儿可是神童呢,挑你生日的时候成亲,以后啊生个孩子就跟着你学去,像你一样是神童!”

  本是一句无心的话。

  陶阳仍旧笑着,摇了摇头,只意思着是师娘厚爱了。

  少爷收了笑,眼睫里颤了颤。

  正是招呼着吃饭的时候,陶阳拿着筷子,吃得极慢,筷子一戳一戳的,几乎没怎么动过。

  母亲给他夹了菜,笑道:“在外头都吃得少吧!全是你爱吃的,我特地交代后厨给做!崽儿多吃点啊,这个醉鱼用的就是桃花酒做的,特地给你留着的,等你要走了拿一些去,外头啊可没有这么香的酒!”

  师娘如母的一番唠叨,还有不断填满碗面的鱼肉,陶阳摆了摆手,笑道:“够了够了,师娘您多吃些。”

  夫人笑着,还没来得及开口呢,就听见咱们少爷在一旁静静地开了口。

  “明儿是好日子,不如师弟跟着一块去迎亲吧。”

  陶阳没有怔愣,只是沉默着看他。

  “这样最好!”母亲笑着,拍了拍陶阳的手,揶揄:“你也沾沾喜气!来年也该你大喜!让师娘就安心等着孙子们!”

  陶阳忽地一笑,嘴角苍白温柔。

  “好。”

  ————————

  府里早就张灯结彩,大红布料四处挂了,一早迎亲得队伍也都侯着了。府里内外都忙得不得了,杨九帮着夫人去盯着后厨里准备婚宴酒菜,夫人保持着内院的安排和迎亲来时新娘子该走的礼,大先生自然招待着一群名儒前辈;二爷不宜操劳,跟着看了看,堂主九良烧饼他们全都被拉到家里来作为儿子的身份招待陆续前来的外院男宾客。

  吉时已到,德云书院一众师兄弟们都在等着新郎官儿出来,迎亲去。

  都忙得焦头烂额的,兄弟们让陶阳去屋里叫少爷去了。总归他们关系从前就好,咱们少爷要是臭美拖时辰捯饬自个儿,估计也就陶阳能拉住他了。

  其实这会儿,新郎官已经梳洗完毕了;二爷在他屋里,帮他把喜服穿好。

  这件衣服极好看,大红正色的底,用金丝绣着纹,袖口处的最是精致,针线细密而不凌乱。虽然不华贵,但却很有心意。

  二爷帮着给系好了腰带,挂上玉佩,给少爷拍了拍衣袖,满意地看了看:“不错,也是个美少年了!”

  少爷勾着嘴角笑笑,没说话。

  陶阳正从屋外进来,见了二爷,拱手做礼,喊了声:“师哥。”

  二爷看了眼少爷,转头对陶阳笑,道:“要去了是吧,我就不跟着了,在家等你们。”

  陶阳笑着点点头,看二爷理理衣摆,缓缓走出了院子。

  少爷仍旧保持着刚才的样子,背对着门,陶阳看不清他的神色。

  看这身喜服,他穿着一准好看。陶阳看着他的背影,微笑着:“少爷,该出发了。”

  似乎静了片刻。

  少爷一转身,带起喜服一闪的流光潋滟,站在原地,嘴角弯弯笑得和当初一样,还是那个明亮率真的种竹少年。

  少爷说:“阿陶,好看吗?”

  这样的称呼和温暖的笑意已经久违了。

  陶阳对上他的笑,有些如梦般的恍惚了,扬起嘴角也笑着,说:“好看。”

  少爷一步一步地走近,带着少年的美好温暖,笑意盈盈;在陶阳面前停下,然后张开手臂,拥抱他。

  喜服上冰凉的感觉让陶阳一僵。

  少爷抱着他,语气温柔,在他耳边一字一句地:“在嘉陵关看烟火时,我曾想过,有一日身穿大红喜袍,怀抱此生挚爱。”

  只这一句,陶阳甚至来不及仔细去听,双眼霎时就流下两行泪来。

  “少爷…”

  他略微哽咽的嗓音还未平静,那一声少爷的尾音也还没有完全说出口去,胸前一凉,那人松开了怀抱,头也不回地离开。

  像是失去了支撑,陶阳霎时跌倒在地;少爷并不知道,或许是因为他也走的飞快,生怕自个儿不想走了吧。

  外头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陶阳还在这屋里,一动不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