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7章 杀鸡儆猴

  众人皆以为成大朋只是说说而已,毕竟听起来这人犯下的事也不算太大,要砍手实在太夸张了一点。但当一个戴着灰布面罩的大汉提着一把大号剁骨刀进来,他们才意识到这可不是在闹着玩,而是真打算要剁掉那人的手了。

  这几人虽然一开始还有些互相提防,保持着竞争的心态,想着要挤掉别人来换得成大朋的器重,但这些心思到了巴达维亚之后就淡了,成大朋将他们分到了不同的地方接受培训,平日几乎没什么照面的机会了。而这种情况下他们反倒惦念起同是出身于星岛苦役营这段香火情,有了互相照应的心思,当下便开口替犯事这人求情,希望成大朋能够从轻处罚,哪怕是将他送回星岛去继续服刑也好——这两只手要是没了,人可就彻底废了,今后怕是只能乞讨为生了。

  成大朋听完他们的求情之后才开口应道:“事情确实不大,他贪的东西也值不了多少钱,如果真是典当行的伙计干了这种事,我说哪些是要必须遵守,一旦违反就有可能会弄出人命的铁规。”

  安全部的规矩,最主要的部分便是保密措施以及效忠海汉,这两个大项中任意触犯一项,就有可能是死罪了。至于禁止贪污公款,那也是被划入了效忠海汉的范围中,一旦违反也同样会遭到严厉的惩戒。而关于这些规章制度,安全部都有明确的书面描述,甚至还有为此专门印刷的小册子,以便于各级官员学习。

  不过成大朋并未完全按照那些书面的东西来向下属灌输安全部的制度,他所强调的主要还是保密和忠诚,至于其他的规定,都可以参照实际情况来选择性地执行。

  “但你们要记住,选择执行不是让你们选,而是遵守上司的指令。以钱财为例,只要我发话了,金山银山你都可以往自己家里搬,但要是我没发话,就算一个铜板也不许贪!”

  成大朋不会给自己下属在执行任务期间留出太大的弹性空间,特别是这些尚处于培训期的新人菜鸟,一旦有了回旋余地,那执行任务的标准肯定就会开始打折扣了,而这绝非他想看到的局面。他要的是建立个人权威之后的如臂指使,是下属们对命令的绝对服从,至于自由发挥的空间,那还是等他们从菜鸟成功进化成老鸟再说吧。

  秦华成不时地看两眼那被行刑的倒霉鬼,一开始还能听到痛苦的呻吟声,后来可能是痛晕过去了,直接就没了声息,只看到两边手腕处包着的纱布仍在不停地向外浸出血水。秦华成忍不住会想,这要是一直血流不止,会不会就因为流血过多死在这里,那样也太冤了一点。

  “……如果他今天死在这里,那也是他咎由自取,不值得你们去同情!”仿佛是看透了秦华成等人的想法,成大朋突然话锋一转又回到了当下的环境中:“今后你们执行任务期间,迟早也会遇到需要作出生死抉择的时候,当然这种抉择不见得是要你自己去死,而是要牺牲其他人的性命去达成某种目的,那你们就得作出评估,是否值得这样去做。如果今天这个行刑场面能在今后的十年、二十年都印在你们的脑子里,那用这条命换来的结果就是值得的。”

  成大朋的这种说法如果以正常人的思维去评价,那无疑算是极为偏激的言论了,毕竟人命关天,谁也没有理由拿别人的性命去实现自己的某种目的。但安全部这个特殊机构所掌握的权限,执行的任务,工作的方式,都不能以常理来看待,而成大朋的理论就非常现实,一切以实现任务目的为优先考虑,哪怕是为此付出人命也在所不惜。

  眼看着自己认识的人落得如此下场,众人不免都会有一点物伤其类的悲哀,假如自己有朝一日犯下什么不可饶恕的过错,亦或是执行的任务需要自己做出牺牲,那想必下场也不会比这人好到哪里去。

  成大朋设下了今天这个局给新招募的下属们立威,自然也会注意对他们的情绪进行引导,否则只是一味地打压,很容易让这些新人的情绪跑偏,对这份职业的前景产生悲观想法。所以在对生死选择表明观点之后,成大朋迅速就转移开话题,大谈情报机构为海汉国发展壮大所立下的汗马功劳,并且毫不避嫌地以自己为例,向他们证明干这行一样能做到名利兼收,权钱一把抓。

  “我们这个衙门,从来就没有预算紧张这种说法,经费方面都是由执委会直接划拨,你们今后开始领饷钱就知道我所言非虚了。而且只要你们有能力,自己动手搞钱也不是不行,比如我在巴达维亚经营的产业规模,早就超出了上头的预期,经营收入也十分丰厚,除了搜集情报,每年还能向国内缴纳一笔数目不小的税赋,上面也就默许了我在这边自主经营生意,做一个货真价实的富家翁。”

  成大朋以自己为例,无疑是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毕竟他的富庶可不是装出来的,只要到了巴达维亚,市面上极少会有人不知道大成行的成大掌柜。不过成大朋的这几位听众都忽略了一个事实,能够在巴达维亚这边当上大富翁,可并不是情报人员的必然出路。俗话说时势造英雄,成大朋能有今时今日的成就,也是多重巧合共同作用之下的结果,而并非完全由他个人努力所达成。

  当年若非马打蓝军攻打巴达维亚城,成大朋也很难混到巴达维亚第一粮商的地位,而安全部认为介入战后重建能够为海汉争取到更多的利益,于是便划拨了更多的资源交给成大朋在当地运作,由此才让他从普通商人逐渐爬到了跨国商业大鳄的位置上。而成大朋在此过程中结识了不少东印度公司的高层人物,所收集到情报价值也的确为海汉在南海地区的决策提供了有力参考,安全部认为他的能力和忠诚值得信赖,才会充分放权给他,由着他在巴达维亚这边自行运作。

  而其他情报人员想要以他为榜样目标,除了合适的时机之外,还欠缺的一个重要条件便是安全部投注在个人身上的巨大资源,像成大朋这样以商人身份潜伏在某地的情报人员,因为投入成本太高,一个地区往往也就一两人而已。比如同样是以商人身份潜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