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9章 东江移民村

  海汉对于移民安置工作的熟悉程度丝毫不亚于他们的军事素养,九年间在海南岛以外的地区建立殖民地已经不下十处,在此期间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虽然旅顺西北这块平原仅仅只是进行了划地勘界,但也并不妨碍海汉制定出一套为东江镇民众量身打造的基建方案。

  海汉为东江镇的驻地规划了十个移民村落和两个中心市镇,除了其中两处市镇是依托于后金占领时便废弃的旧市镇重建之外,其他的移民村落均需从头建起,这工作量可不是三五天就能完成的。东江镇首批派过来的两千多劳动力,能在半个月内建起一两处村落就算十分高效了。

  迫于时间压力,耗时耗工的砖瓦房是根本不用考虑了,连采石伐木都人手紧张,目前也暂时分不出足够的人力去搭建砖瓦窑,所以搭建住所只能以简单的棚屋结构为主。考虑到天气正在逐渐转暖,对房舍的保温性能要求没那么高,建设部准备的设计方案便是以南方殖民地最为常见的船型屋为基础,以本地林木为主要建材的棚屋,待移民安顿下来之后,再对墙面进行处理,以满足冬季的保温需求。

  建设部的刘山夏也是在移民抵达旅顺当天才从金州地峡匆匆赶回来,他前些天一直在北边的棱堡建设工地上盯着施工进度,但后方的移民安置工作同样要紧,分身乏术的刘山夏只能先赶回来,花个两三天时间指导一下移民安置区的基建工作,再回北边去盯着防线改造工程。

  不过这次皮岛也派了不少专业的土木工匠过来,所以刘山夏只需让他们看懂海汉所绘制的图纸,然后吩咐他们照方案做就行了。按照以往的操作经验,用半天时间讲解,一天时间实践,差不多就够了。当然在开始建房子之前,还得先让人把所需的建材准备起来。

  因此移民们到达目的地之后,只获得了极短的休息时间,然后便被组织起来到附近的山林中伐木。好在这些民众知道现在所做的事情是在为自己建设家园,劳动积极性还是很足的,并没有表现出多少抵触情绪。在这个时候,就算是对海汉安排抱有疑虑的人,也都暂时选择了服从,怀着热情加入到劳动大军之中。

  每个村落要修建的临时住房都多达百套以上,所需的建材也不是一点半点,好在这附近林木资源十分丰富,就算这两千人昼夜不停的砍,一年半载也砍不光周围成材的林木。十余支临时组成的伐木队使用大斧和锯子在林间作业,而剩下的人则开始在划定好的区域内清理地面,开挖地基,修建道路和排水设施。

  在村落规划地区之外的原野上,密密麻麻地搭起了数百提前制成搭建房屋所需的各种预制件了。即便海汉有这个能力,那肯定也是将其先用在旅顺堡那边了,最近从山东方向迁入旅顺的移民可还有大部分都在帐篷里住着,沙喜肯定不会把好东西让给东江镇的安置工作。

  所以这边经过了两天的施工之后,也仅仅只是完成了小部分房屋的地基构建工作。而从附近山林采伐的木材还要经过一定的加工之后,才能用于建房,目前在这里工作的几十号木匠即便全力开动,也还是难以满足工地上的建材需求。

  “一步慢,步步慢,木材的砍伐和加工这个环节成了瓶颈,导致后面的施工进度全部都被拖慢。”刘山夏颇为无奈地说道:“照目前的速度,工期可能要比预计的时间延长一倍以上。”

  陈一鑫问道:“那能不能调整一下投入木工的人员数量,多派一些人去伐木?”

  刘山夏道:“这么简单的办法我当然早就想到了,但问题是在于目前没有足够的工具可用,平均二十个人才有一把大锯,就算派出加倍的人手去伐木,效率也还是高不到哪里去。”

  陈一鑫沉吟道:“这边如果不够,那就只能从山东基地尽量调一些过来了。我记得芝罘岛上的仓库里还是有不少乱七八糟的工具放着的。”

  刘山夏点点头道:“已经发了电报回去,让下一趟来辽东的船顺道带过来,只要跟土木工程沾边的,什么工具都要!”

  沙喜却是在旁边琢磨着另外的事,这时候才不慌不忙地开口道:“既然这边施工进度因为工具不足慢下来了,那有很多劳动力就闲置了,我看不如先调一些人到旅顺堡那边,帮忙先把那边的工程搞一搞,等这边有足够多的工具来,再回来这边做事不迟。反正这里离旅顺也就三十里地,要不了半天工夫就到了。”

  刘山夏立刻摇头反对道:“三十里不假,但来回就是六十里,这走一趟大半天时间就没了,那不如就留在这里做事,就算不去砍木头,起码也能做点修路平地之类的简单活儿。我说沙喜,你那小算盘就不要一直拨了,军方都还没从这里抽人,你就别瞎惦记了!”

  刘山夏先前便提了一次,现在又说一遍,话已经说得很直白了,沙喜知道这位大哥是个直脾气,也就不好再当着他的面再说从这里抽调人手的事了。

  不过对于东江移民村目前的建设状况,沙喜还是有话要说的:“照现在这速度,建一个移民村可能都得一两个月,那要建十个移民村把这一万多号人全安置下来,岂不是一整年都得拖过去?我看还是先订一批帐篷备着比较实际,说不定有些人得一直在帐篷里住到明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