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大事不妙

  ( 天才一秒记住 造化图小说网 (zaohuatu.com) )

  六月四日,李鸿章命水师提督丁汝昌派军舰两艘,直隶提督叶志超、太原镇总兵聂士成抽选淮军一千五百人,向朝鲜进发。

  但是,当中**队在路上时,日本的先头部队四百人已经先期到达。

  为了遮人耳目,对外声称这四百人是护送驻朝公使大鸟圭介回朝赴任,并保护日本公使馆免遭起义军攻击。

  这样不同寻常的兴师动众,引起了高宗李熙的惊慌,立找袁世凯讨主意。

  日本方给袁世凯的通知是大鸟圭介只带二十名巡捕回任。

  事情都已经明了,袁世凯不出去核实,仍一味的相信大鸟圭介。回复李熙:大鸟圭介不喜欢多事,只带二十名巡捕,自无打仗之意。

  六月六日,中国按事先约定,告知日本中国出兵朝鲜。

  六月七日,日本答复中国,不承认朝鲜为中国属邦。正式通知,日本军队已经进入朝鲜。

  然后威胁李熙,不能同意中**队来朝鲜,以防擦枪走火,把朝鲜变成中日的战场。

  李熙惊恐万分,连忙告知袁世凯。通知中方,清军到达后不要上岸,也不要再增兵。

  袁世凯不做理会,答复李熙:“日本出兵,朝鲜应当力加阻止。如无力阻止,中国也要调兵蹑防。”中国没有不出兵的道理,是不是进兵朝鲜?“惟视全匪存亡,不能因倭调兵遽停进”。

  到了这个时候,袁世凯还对日本出兵朝鲜的严峻形势缺乏应有的重视。

  六月八日,大批日军队开进朝鲜,袁世凯此时才看到大事不妙。

  马上致电李鸿章:“倭来甚锐,似非有得,不肯遽去。”

  但他还对日本存有最后的幻想,安慰李熙:说日本出兵意在“与华争体面,兵来非战,且勿惊极”,坚持认为“欲速退倭兵,唯有速图剿匪”,这样就可以使日本失去驻军朝鲜的借口。

  而此时,东.学.党.起义人员,已退出全州,日本人还在继续开进朝鲜不止。

  日本看到自己的目标已达成,军事部署已近完成,正式和中国摊牌。告之中国,日本军队进入朝鲜与否,进入朝鲜多少人,中国无权干涉。

  清**为避免和日本发生冲突,提出两国同时从朝鲜退兵,日本根本不理。

  为了阻止日本继续的进兵朝鲜,袁世凯敦促朝鲜**与日本交涉,同时请各国公使出面干预。

  大鸟圭介在各国公使的压力下,不得不坐到谈判桌前。

  经过谈判,双方约定不再增兵。大鸟圭介说一套做一套,继续增兵不止。

  而袁世凯却信以为真,电告李鸿章不要增兵。

  这样一来,二国在朝鲜的兵力越发悬殊。

  当东.学.党.起义已经完全被镇压,清**以朝鲜乱局已平定,要求中日按原约定同时撤兵,但日本根本不加理会。

  袁世凯终于看出了日本的真正企图,是想处心积虑的挑起中日冲突,把中国赶出朝鲜。这时才和李鸿章说实情,宣称局势有多严重,请求大举增兵。

  幸亏有这份电报,否则,袁世凯是会很麻烦的。别说是官位,弄不好脑袋都保不住。关于这一点,我们以后会知道的。

  面对这样的局面,李鸿章不会不知,出兵朝鲜已不是小打小闹,而是和日本之间的一场大仗;甚至是二国的全面战争。这对于中国来说,有没有能力?在不在李鸿章的权力范围之内,先另当别论?最根本的是自己这边还没有任何准备呀!

  也就是说,由于袁世凯地自以为是及其提供的虚假信息,机会已经错过了。

  日本控制朝鲜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求李熙对外宣布:朝鲜是完全独立的国家,和任何国家都没有所谓的宗藩之类的关系。

  也就是把朝鲜问题和中国彻底脱勾,日本在朝鲜干什么?都与中国没有关系。

  李熙不知如何是好?找袁世凯商议。

  袁世凯现在不敢轻易自作主张了,发电请示李鸿章。

  李鸿章也束手无策,不知如何是好?

  袁世凯没有办法,只能指示李熙拒绝日本的无理要求,而且一再要求李熙坚决顶住日本的压力。

  这么大的宗主国不能为藩属提供保护,反而要求弱小的藩属保护自己的利益,这怎么可能?

  李熙除了对日本的要求一切照办外,还能有别的选择吗?

  袁世凯这个时候,不但不检讨自己的失误和无能,反而把责任都推到李熙身上。说他是:目无上国,冒天下之大不违。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看到,袁世凯身上又沾染了一个官场官员的恶习:出了问题,从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找不足。即便完全是他自己的原因,也要想法设法的甩锅,把责任搞到别人头上,或者为自己找到辩护的理由和原因。

  像袁世凯这一类的某些居于高位之人,用人们常说的一句话是:永远正确,总是有理。

  在他们看来,他们怎么可能有错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