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帝都之行
远,李木文领着李老太、李木武一家浩浩荡荡的走着去了后洋。此时还是正月,天气又冷,逛后洋的人不是很多。李老太看着这弯精致的湖水,砸了砸嘴:“比咱家南大河窄多了,瞅着也不深,里头能有鱼不?”
李木文哑然失笑道:“咱那永翠河最后能并到黑江去,这两个没啥可比的。”
李老太顿时有些失望地叹了口气:“我家蓁蓁没别的爱好,就喜欢上山下河,我看着帝都山也不高水也很深的,以后她没地方玩了可咋整。”
蓁蓁有些不好意思的挽住了李老太的胳膊:“奶,往后我要正儿八经上学了,也不能总和以前一样老逃学瞎跑了。”
“看看看,说漏了吧,我就知道你以前指定逃学来着。”李老太像是抓到蓁蓁的小辫子一样哈哈大笑起来:“有一回我上你学校趴窗户就没瞅见你。”
蓁蓁讪笑了一下,连忙佯装对周围一切都十分好奇的样子:“大爷,那个四合院在哪里呀?”
李木文指了指前方:“就是那家。”
李老太看着高大的大门顿时张大了嘴:“哎呀,这么大的门,里头得有四五间屋吧。”
李木文笑着拿着钥匙开了门,又顺手把要是递给了蓁蓁,笑着说道:“你得在后头再加一个零,这个院子以前是一个郡王府的一部分,现在里头留着中路的四进的宅子和后头的一个小花园。”
李老太听了当时腿就软了:“哎呀,这是过去的王府呀?那我们到底能不能住这啊?”她警醒地看了看四周,小声地问李木文:“会不会挨批/斗啊?”
“不会的,娘。”李木文扶着她进了垂花门往里走:“那个时候过去了,再没有那种糟心的事了,您就在这住着,往后日子好着呢。”
李老太这才放了心,她拉着蓁蓁的手,穿过游廊。这座王府没有遭到什么破坏,里面的东西保存的都很完好,就连游廊头道。
李木文轻轻笑了笑:“你只管保证她安全就是,旁的别管。”
李木文想的挺好,谁知第二天蓁蓁就把勤务兵给甩了,用勤务兵的话说那是跑的比兔子还快,一眨眼就跑不见人影了。
蓁蓁在帝都的大街小巷逛了七八天,终于把主院的正房和东西厢房给收拾利索了。正房东侧本身就有的架子床给李老太住,西间是李木武和王素芬住的屋子,蓁蓁把洋楼里一个民国时期的红木床摆了出来,看着既大方又不惹眼。洋楼里有不少红木箱子,都挪了出来,一个屋里摆了两个。
东厢房蓁蓁准备给明北一家住,放的是在山窝里苏未然他们用了十年的洋床。因为年头久了,所以床看着有些旧了,但其实这些都是冰城资本家从海外买回来的进口货,躺上去又软和又舒服。
蓁蓁住西厢,除了一个放了一个架子两个箱子以外其他的什么都没往里摆,她准备找人把后罩房那个架子床搬到自己屋来用。
听说蓁蓁一个人把屋子都收拾利落了,全家迫不及待地都过来了,李老太一瞧床也有了,箱子也有了,立马拍板定了:“把被褥粮食都扛过来,今天就住这。”
李木文一听连忙劝她:“娘,您才在我家住了不到十天就要有,要是让外人知道还以为我不孝顺呢,咋也得再住一个月。”
“可是我住那不自在。”李老太特别耿直的实话实说:“虽然你家有个小院子吧,可才巴掌大的地方,都没法种菜,我不爱呆。你看这地方多好,后头有那么大块的地,等开春了我都给种上菜。”
蓁蓁脑补了下太湖石旁边围了一堆大白菜的场景,默默的捂上了眼睛。
李木文都服气死老娘了:“咱家吃的菜有人送,不用买。”
李老太撇了撇嘴:“自己种的好吃。”
其实李老太也不是非较真吃自己种的菜,只是她和大儿媳妇总共没见几面,住在一起彼此客客气气的李老太觉得特别别扭。像王素芬就不一样了,俩人相处了一辈子,彼此都互相适应,性格相投、口味一致,关系好的和亲母女似的。
见李老太非得搬过来,李木文只得让人用车把被褥和粮食帮着拉了过来,还送来了煤气灶、锅碗瓢盆暖水瓶搪瓷缸子、炉子等日常用品,另外又让人送来几袋子煤炭和一些蔬菜。
当天晚上李老太躺在大床上盖着厚厚的棉被兴奋的睡不着觉,第二天起床的时候眼睛都睁不开了:“我一想我睡在王爷的床上就激动的睡不着,那啥,蓁蓁,要不咱把这床挪了,找人给我砌个炕呗。”
蓁蓁:“……”
***
家里都安顿下来了,转眼也到了快开学的日子,明北、王新雯、蓁蓁三人一起去学校报道。帝都有电车,他们住的地方和学校都是有名的地方,都有停靠站牌,来往十分方便。
国大的西门和帝都大学的东门斜对着,因此明北也不着急去学校,决定先去帮着蓁蓁和王新雯办手续。如今的帝都大学比蓁蓁前世到底一游的时候看着沧桑许多,不过瞧着也更有韵味。
蓁蓁和王新雯不是一个系,因此宿舍也不在一个楼层。蓁蓁的宿舍是201,朝南的一个屋子,此时正值中午,暖暖的阳光洒进来,照的浑身都暖洋洋的。
蓁蓁选了靠窗下铺,打了盆水把床铺擦的干干净净的,趁着屋里没人,她没先铺带的褥子,而是从空间取出了一床鹅毛褥子铺在下面,又把自己带的褥子铺在上头。蓁蓁从空间里找出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