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零六章 如何能行

风土人情。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且不说一个人的精力有限,就算是如今张居正位高权重,这种事情完全可以让别人替他来收集。但是收集到的消息,却也根本就不可能详尽。而他这边,仅仅靠着这么几个人,也根本就没有办法将这些事情全都考虑到。

  所以,张居正也就只能用这种借鉴他人的办法了。借鉴一个切实可行的,同时也是在大部分地方都已经施行,并且也是已经有了成效的法子了。

  而这也是为什么张居正会找上《一条鞭法》的缘故了。

  总而言之,张居正并不是《一条鞭法》的发明者,只不过是他将《一条鞭法》给推广开了而已。

  说起来也实在是太过复杂,简单一点就是,在明代的徭役,原有里甲正役、均徭和杂泛差役这么几种,而当中以里甲为主干。以户为基础,而户又以丁粮多寡来分为三等九则,从而作为编征差徭的依据。这种徭役,其根据就是在于自家耕作的小土地非常广泛,因此朝廷才会如此决定。

  可是到了大明中叶之后,各地的土地兼并实在是太过严重,官绅包揽、大户诡寄、徭役日重、农民逃徙等等缘故,里甲早就已经名不副实。如此一来,朝廷的收入也是一年比一年减少。

  如此一来,朝廷自然是要改才行。显然由人头来计算已经是不实际的问题了,而渐渐的,开始将方向从人丁转向了田亩。再加上大明之时,商品经济也已经开始发展,货币比之以前更有作用,如此一来,也是为改革创造了条件。

  但是与此同时,却也是有人并不想要如此。毕竟这样虽然是对于国家有好处,可是当真改了的话,这税收也就要从田地里来出,哪家的地越多,哪家每年所要交的钱也就越多了。这对于那些名下有大批土地的人来说,绝对不会是什么好事。而这也实际上就是不管在什么朝代,一旦遇到了需要变法之时,都会有无数的人站出来反对的缘故了。

  而张居正所打算用的办法,实际上最早的时候,在宣德年间就已经开始出现在江南了。虽然跟如今的办法有着天差地别,但是大致上却有着相同。

  而现在,张居正所需要做的,就是如何将这法子,推广到全国。

  如今,摆在张居正和张凡面前的问题,并不是这个法子到底需要怎么去改才能够让百姓们都认同,也不会引起多大的反对。最重要的是,如何才能够让朝廷通过这个法子。

  这可是关系到最为根本的利益的事情了,即便是张居正是如今的内阁首辅大学士,但是一旦牵扯到这种事情,那些利益受损的人,到底会不会同意,却也是不一定。同意了会不会贯彻施行,也是非常难说的事情。

  所以,与其说是张凡跟张居正在讨论到时候应该怎么来变法,还不如说是两人在讨论到底用什么法子能让这法全国通行来的差不多。

  只是,这也并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毕竟虽然到时候还是会有麻烦,可是朝廷如今,那可是站在这边的。就算是到时候朝中的人全都反对,想来强行通过也是可能的。但是这自然不是张居正想要的。

  而张凡却是知道,这个法子能不能行,在于李太后。但是李太后会不会同意,却是在于朱翊钧了。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