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中元惊魂
给她吃,饭菜却被饿鬼夺走,目莲只好向佛祖求救。
佛祖被目莲的孝心感动,授予其盂兰盆经,并要他在农历的七月十五日做盂兰盆斋,备百味饮食以及桃、李、杏、栗、枣五果,供养十方僧众。
按照盂兰盆经的指示,目莲于农历七月十五用盂兰盆盛珍果素斋供奉母亲,挨饿的母亲终于得到了食物。目莲感激佛祖,并向佛祖进言,年年举办施食会,以解那些孤魂饿鬼倒悬之厄运。
佛祖便将七月十五的施食会命名为“盂兰盆会”,令各佛寺进行佛事活动。
寺庙里的僧人和善男信女们在这一天举行佛事,不仅仅是祭祀死去的亲人,也是纪念目莲,藉以表彰他对母亲之孝道,并劝人尽孝。
荷花灯便是为死去的游魂照亮人间之路,后来便演化为能积攒功德,得到佛祖的庇护。
前三门护城河畔寺庙多,过去人们从七月十三就开始玩灯,十五号是正日子最热闹,到十七号结束。
农历七月初一开始,大街小巷就卖莲花灯的了,正日子晚上还有灯会。
天一黑大人小孩儿成帮结伙,手里拿着纸做的莲花灯、蒿子灯、西瓜灯、荷花灯,到河边玩个痛快。
纸灯都是冥衣铺做的,也有的人家心灵手巧自己拿纸扎。
莲花灯大都是用秫秸扎架子,糊上纸粘上彩色的纸,叠成莲花瓣样。各式各样,最普遍的就是花篮,即八仙里的韩湘子所拿的法物,小的也就一尺大小,大的有一丈开外。
大户人家玩的更是讲究,有仙女儿、八仙、各种神话传说人物。还有龙、凤、四不像、大眼儿金鱼、老琉璃、这些,反正天上飞的地下跑的,草坑儿里蹦的水里浮的,应有尽有。
到了夜里,竟是亮如白昼,人影如梭,到了不少说书人的口里,这一天便更是充满神秘。
据说逛街时分,姓名勿直呼,晚上不要穿戴绣有自己姓名的衣物,以免元神被附身。当然,也需得注意,避免连名带姓的直呼别人名字,否则一旦给游魂听到后,会趁机取走他的三魂六魄。
同时若听到有人喊自己的名字时,也千万不要立刻回头或回应。
不得拍人肩膀,人的身上有三把火,分别在头及两个肩膀上,所以鬼月的时候最好不要随便拍别人的头及肩,以免熄掉他身上的火,让精怪有机可乘。
各个戏园子每到这个日子,都要连演数日《目莲救母》的京剧应景戏。这戏虽说是个“鬼戏”,但是每年也是座无虚席,小孩子最爱看,往往白天看个过瘾,晚上却吓得不敢解手,还少不得被母亲数落几句。
自七月十三的晚上,出门的人便少有穿黑白红三色衣衫的,惹了游魂,怕是要跟着回家的。
郑天青跟着父母用过饭后,便托着莲灯,央告着说想去“鬼市”逛逛。
她心中早已是有了想一起放灯的人。
赵翘楚原本是不愿意她出门,但想着姑娘大了,怕是关不住。
嘱咐着她言行举止要特别注意,放完灯便得离河边远远的,让彩月不许离开她身边半步。
叫了个有力气的小厮,多打赏了些,驾着马车带她们去了灯会。
郑天青嘴上说去庙会,心中却是想着到月神庙畔的护城河见苏澈。
她不想让小厮扰了两人的相会,便让小厮将车停在庙会门口。
灯会离月神庙不远,但也得走上两刻钟。
沿途都是灯光,远处的河畔灯光点点,到处都是嬉闹声。
闹市上,不少姑娘小孩在猜灯谜,倒是散了不少鬼节端肃的气氛,郑天青看着河畔的灯光,觉着顺着河流向上。
点点灯光与她擦身,便如时光流逝一般。不知这光亮中所引是谁,但是他们一定能寻着这些许光亮感到人间的温暖。
她越想越飘渺,不知自己百年之后,是否也会寻着后人所散之灯回到尘世,看着自己走过的大街小巷,荡过留恋的花草树木,也不知那时流光溢彩阁还在不在,若是在,她一定会去再看一眼。
出着神,一不小心踩到个空处,差点崴了脚。
彩月手里的灯笼一晃,问她安好,她收了神,加紧了脚步。
紧赶慢倒,等到了小土坡,还差一刻。
周围黑压压的一片,倒是月神庙里漏出些许亮光,风吹树叶沙沙响,暑热才过,郑天青只觉得身上一股子凉意,一不小心打了个喷嚏。
彩月晃着灯笼问:“小姐冷不冷,瞧我大意的,竟忘了给你拿件衣裳。”
郑天青摇摇头,道:“不妨事,可能是秋天来了,晚上凉了,身上还不适应。”
彩月忙问:“要不我给你拿件衣裳去?”
郑天青知道彩月还存了避嫌,让她与苏澈独处的心思,眼见着离约定的时辰也没多久了,便应了她的话。
她让彩月提着灯笼照亮,自己捧着荷花灯,手里还留了个火折子,随意拣了块大石头坐下,等苏澈。
夜风带着寒气打在身上,她觉得遍体生寒。
周围漆黑,唯有月亮和河边的花灯闪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