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五三节 过年是大事

  ( 天才一秒记住 造化图小说网 (zaohuatu.com) )

  过年很重要吗?

  孟林依旧不理。

  赵方说道:“你们管打仗,依信中的意思,杨次山兄弟二人要死一个,鄂州拿下。这事你们看着办,老夫要回襄阳,再安排人去宛城,过年比打仗重要。一句两句也给你解释不清,但这确实是非常重要的事。”

  孟林虽然不理解,但却是支持:“行,打仗归我管,过年归你管。”

  “甚好。”

  赵方是文官,他非常清楚韩绛用了十五张纸特意交待的过年所具备的深远意义。

  连写一份非常详细的公文写出来,快马加鞭送过宛城军控制的各地。

  信阳城。

  新任城主自吴小七,今年已经三十五岁。

  就是城中的闲汉都知道,吴小七是假名。

  这样一位饱学之士,怎么可能没有一个好听的名,文雅的字,有品味的号的。

  却是简单的三个字,吴小七。

  此人姓卢,钱家吴庄书院的蒙学先生,因为出自吴庄,所以自称姓吴,小七是他在书院的年龄排名。

  不敢留名。

  天刚亮,吴小七已经到了信阳北一处村子。

  这里刚刚完成了田地评测。

  韩绛提出了三种田地方式。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分田到户三种模式。

  为了这三种模式那一种更合适,可以让钱皓桁掉了一把又一把的头发。

  最终决定,三种同时执行。

  宛城最初的地盘,使用分田到户的作法,然后摊丁入亩。

  新占领的地盘,在初期使用村联产制,然后过度再包产到户,稳定之后执行分田到户的方案,毕竟传统意义上,田地是私有的。

  但为了稳定,初期还是以村为单位更好。

  信阳这个村就是村联产。

  大田种粮,每家有那么几分最大不超过一亩旮旯拐角的地块自己种些,门前那块地种点菜。

  摊丁入亩是按村来计算的,由村长负责收这部分税。

  这年头,说是太平年,可边关也是兵荒马乱的。

  吴小七到的这个村子原住户不到七成,还有几家都是凑合到一起过的,或是寡妇,或是死了婆娘。

  吴小七到村里,没有先找村长,而是先去了几家孤苦的老弱家中。

  这几家,没男青壮。

  老的老,小的小,靠着一个妇人撑着家。

  想招个流民入家,可流民更愿意找负担轻的。

  吴小七到。

  没太多东西,二斤盐、半斤肉、五斤米、三斤面、半匹花布,钱五十文。

  一家老少感动的磕头,把地都快砸出坑了。

  村长闻讯到了,村里人都来了。

  吴小七说道:“主君来了信,说要过年。东西不多,只为让这年有一点暖意。主君常说,这人要奔着好日子活,靠着一双手,种田、打鱼、编筐、织布,这日子定是会越来越好的。东西不多,一点心意。”

  “这话怎么说呢,人多了,主君就算有一座金山也吃不消。宛城更是百废待兴,信阳府既然让我管了,那宛城有的信阳也有。”

  村长上前:“府老爷,小老儿斗胆问主君名号,村里给主君立长生牌位。”

  吴小七摇了摇头:“我叫吴小七,这是假名。我尚不敢以真名示人,主君更不能。这天下怕是容不下主君。罢了,不提这事。我今个来有两件事,一件是依规矩让孤老妇幼弱,能有个暖心的年,二来是想请各位出把力气。”

  “冬至,过了。守边的士兵也没吃上饺子,眼看大寒将至,虽说是晚了点,可总要让守边的士兵吃碗饺子,人手实在不够。要麻烦各村了,包饺子,各村可留一成。”

  老村长回头看了看村里的其他老者,又看了看年轻人。猛的上前一步,把胸口拍的啪啪响:“府老爷放心,俺大沟村半分也不留,一只饺子也不会吃。”

  吴小七摇了摇头:“留点,留点,至少给娃娃们吃一口。留点。”

  这留,或是不留。

  已经不重要了。

  接下来三天时间,宛城军控制的各城、镇、村,除了安排人检查危房,走访老弱之外,就是全力包饺子。

  说不留,便真的不留。

  猪、羊杂都要卤了,猪皮都要熬成肉冻。

  好在宛城提前冬储了萝卜、白菜,菜也有了。

  这是一日,大寒至。

  宛城北。

  汝阳、伊川对峙前线。

  这里是金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