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三七节 好多,好多

那一段还是记得下的。”

  韩绛摇了摇头:“中间有些,将来再背给你听,有些不适合当下。”

  刘过有些遗憾,却也没再说什么。

  刘过又问了:“少君,你到寒舍来,怕不只是为了送点东西吧。”

  韩绛笑的有点坏:“其实,我是在躲。”

  “躲?”

  韩绛点了点头:“确实是在躲。”

  韩绛确实在躲,躲的是人。

  临安大码头,这个码头距离临安城少说也有五十里,临安城小码头不算,有规模的码头一共有三个。

  头一个是临安城码头,位置就在临安城的正南边,主要是钱塘江的运输线。

  第一个码头在临安城北,是大运河的运输线。

  最后一个叫大码头。

  隶属临安,位置在钱塘江距离出海口第一个大湾处,这里有一条运河,这条运河东西走向,一直连接到了海宁的秦河。是临安城周边重要的运河水道之一。

  大码头基本上都是海船停靠,小一点的海船逆流而上到临安城码头。

  大一点的船不会逆流而上,风力不好的时候靠人力去拉,不合算。

  海船无桨,全靠帆。

  韩绛去刘过处之前,这里就有了大动静。

  一百条大船。

  清一色,三桅五帆,又加了前帆、顶帆的新式五百料大船。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钱家船坊的新船,结合了大宋造船工艺与宣称部分古罗马工艺、古希腊工艺等新船。

  真相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浩浩荡荡的船队往码头而来。

  十分惊人。

  曾经在靖康之役后,名将李纲就上疏过朝廷,让朝廷招揽名匠大力造船,但朝廷没理会他的上疏。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