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三节 新城,夷南

;刘仙伦伸手一指远处:“乙字二号盐田正在建,人手差的远,甲字三号今年怕是没机会。算一下现有的盐田数,今年年底的产量很难超过亿斤,除非甲字三号盐田建起来。”

  现有编号方式是,夷南城往南是甲字序列,往北是乙字系列。

  甲字一号是实验性质的,所以面积最小。

  甲字二号就是正式的,开建的时候直接就号称万亩盐田,总面积接近一万亩,减去道路与必要建筑区域,盐田的实际为八千九百五十亩。

  刘淮问了一句:“要达到六亿斤的产量,我们需要多少盐田。”

  “恩!”刘仙伦心算了一下,轻轻的摇了摇头:“不可能,我走遍这夷南城周边所有可以产盐的滩头地,容易改造的最多只有三万多亩的盐田,其余的要花点时间,也要花不少钱,最终我们能够改造不会超过十五万亩。”

  “那有多少产量呢?”三位将军都非常关心这个数字。

  刘仙伦从怀中拿出一个小册子:“这是将军给我的,来自韩家少君的海盐田之法,我仔细研究过了,这上面的有些东西我不敢说有错,只能说我还有不懂之处。依少君的算法,一万亩盐田只需要十户,可咱们眼下,万亩需要百多户。”

  韩绛没写错,只是时代达不到。

  穿越前,布袋盐场的产量确实是超过六亿斤盐,可那时有拖拉机了。

  依宋代此时全靠人力,只有少量的畜力的状态,能达到七成已经是刘仙伦管理有方,除非还能再扩大盐田面积,六亿斤这个目标在夷南城永远不可能完成。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章